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评论》第299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22-11-01 00:10:06  


 
  本期“智库前瞻”栏目刊发了《值得高度关注的国民党“亲美、友日”与“和陆”政策》一文,作者胡凌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认为,在国际局势动荡加剧、台海紧张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国民党在第21 届全代会中提出“亲美、友日”与“和陆”的政策主张。一方面,国民党的这项政策主张从台湾的利益出发呼应了民众维护和平、谋求发展的强烈诉求;另一方面,国际局势演变,特别是中美关系的竞争态势压缩了这项政策主张的实施空间。尽管国民党的政策主张面临了严峻挑战,然而,为了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应该鼓励国民党为台湾、为两岸,乃至亚太地区提出更多的政策选择。

  本期“智库论丛”栏目刊发了《“法理台独”的南海路径及演变》一文,作者刘瑞阳(,海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博士)认为,南海问题跟“台独”关联,因为系联结中国“南海”及“台湾”领土主张的脐带,彰显了1947 年公布的南海断续线之时代意义及国际法意涵。2016 年7 月12 日中菲南海仲裁案实体裁决公布稍早前,台湾地区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当局在2016 年5 月上台执政,在前任当局对南海“弃权”之铺垫上,民进党当局如何藉由对南海争端的“不作为”摆脱南海断续线之束缚,企图在南海地区斩断海峡两岸主权连接的行径,值得研究。菲国法律团队在仲裁案中提出的“南海岛礁法律地位未定论”与“台独”分裂势力抱持的“台湾法律地位未定论”如何结合而为“台独”服务?绿营学者又将如何建构抢夺中国南海领土主权的论点?

  本期“智库思考”栏目刊发了《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建构、解构与重构》一文,作者明庭权(武汉行政学院政治与哲
学教研部主任,博士,教授)认为,根据国家认同理论,一是国家认同对于民族国家的存续发展至关重要,二是国家认同是动态变化的,甚至可以被重新塑造。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在历代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和长期的两岸交流中,台湾人民牢固建构起了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对祖国大陆的认同。台湾问题产生70 多年以来,受岛内、两岸和国际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台湾民众国家认同正处于严重混乱状态,千百年来对祖国大陆的历史认同正被“文化台独”所逐渐解构。有鉴于此,必须恢复和重构台湾民众的正确国家认同,这是两岸统一前应对“文化台独”消极后果和统一后对台有效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和政治基础。

  本期“思想者论坛”栏目刊发了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的“思想者论坛:中日邦交正常化半世纪的回顾与展望”全文实录。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22年11月号,总第299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是目前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学术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以完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理论为己任,以推动香港"一国两制"理论创新为内涵,以命运共同体思维重构中美及东亚安全理论体系为特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