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论坛:李若愚论中日民间外交如何才畅通

http://www.CRNTT.com   2023-09-11 00:03:00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李若愚(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北京9月11日电(记者 郭至君 李子宁)民间外交长期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李若愚日前在参加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举办的“中日关系现状评析与挑战——暨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5周年”思想者论坛上发言,从历史学的视角切入中日民间交流。他表示,民间交流的成果需要两国政府共同来维护,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当更多的中国民众也感受到日方为推进民间外交所做的实绩,民间外交的渠道才能畅通下去。

  李若愚表示,从政治学上看,中日间的四个重要的政治文件可以说是中日关系的基础所在,但如果在历史的坐标上加以审视,它们则代表着中日关系中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说,《中日联合声明》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开端,从1972年到1992年,可以说是中日关系的蜜月期。但中日关系作为全球国际关系中的一组,必然不能脱离整体的国际环境,所以1992年以后的中日关系需要在冷战结束,全球最大的矛盾点发生改变以后中日关系也要重新定位。重新定位意味着需要磨合,磨合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看到中日关系在后冷战时代重新定位的过程中曾经经历过两个“政冷期”,也就是1995年-1996年和2001年-2006年,再这之后又出现了两个“回暖期”,也就是1997年-2000年和2006年-2009年。1998年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及2008年两国发表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正是回暖期的产物。按照马克思主义史观,历史是螺旋式的发展的。螺旋式发展意味着如果只截取一个断片就有可能观察到的是倒退的现象,但如果放眼全体,便会发现“倒退”并不改变前进的总体趋势,而是前进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看到从《中日联合声明》两国邦交正常化开始,中日关系虽然曾经历过“政冷期”,但到《中日联合宣言》确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再到《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确立“战略互惠关系”,中日关系仍然处于螺旋上升之中。所以即便是政冷期,中日间的贸易水平,人员往来都是比当年的蜜月期要高得多的。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新的“政冷期”中,但2022年两国间经贸总额达到43.84万亿日元,这一远超过1972年到1992年间的数字,正是螺旋上升的结果。并且每一次的“政冷期”后面都跟着一个“回暖期”,而且都不是简单的恢复,过去问题的解决通常会把中日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