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黄益平:“亚洲共识”的三大问题

http://www.CRNTT.com   2009-01-08 14:45:15  


 2008年11月13日,由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2008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京召开。图为花旗集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讲话。(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中评社北京1月8日讯/《财经》杂志日前刊载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的文章《“亚洲共识”的三大问题》,全文如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亚经济在汇率政策、资本账户、外汇储备、债务结构和地区合作等方面,实行了重大变革。到2007年,东亚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与十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比如,在1997年,多数亚洲货币被严重高估,存在贬值的压力;到了2007年,大部分亚洲货币却已经面临着沉重的升值压力;在1997年,许多亚洲国家都存在投资过度的问题;而到2007年,除中国和越南以外,大部分国家投资占GDP的比例比十年前低了近10个百分点;在1997年,亚洲国家普遍存在庞大的经常账赤字;到2007年,多数国家的经常账户都变成了盈余;在1997年,一些国家因为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导致货币大幅度贬值;到2007年,起码有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担忧外汇储备过于庞大的问题。 

  这些重大结构性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亚洲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措施千差万别,但它们其实有一些共同的成分,主要是执行相对保守的汇率政策、尽量保持经常账户盈余、快速积累外汇储备、谨慎开放资本账户和积极推进地区性合作。 

  次贷之失 

  我们曾经把这些共同的政策方针归纳为“亚洲共识”,区别于广为人知的“华盛顿共识”。尽管它在核心目标上与“华盛顿共识”的差异不大,但“亚洲共识”在政策方法上更加强调渐进主义和自我保险机制,其目标是为了降低支付平衡危机的风险。 

  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一些抱持“华盛顿共识”政策主张的机构与专家建议亚洲政府在处理危机时坚持执行市场纪律,包括让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倒闭,以及保持财政基本平衡等,以避免道德风险问题。但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欧美国家的政府也普遍实行了财政、货币政策措施,以挽救金融机构。因此,他们起码在行动上默认了“亚洲共识”的主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