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警惕政改“麻木症”

http://www.CRNTT.com   2009-01-29 11:01:46  


 
  再如,我们不能不承认,既得利益问题已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显现出来。从根本上讲,任何个人和群体都有自身的利益。民主的前提就是认可各种利益诉求,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博弈提供平台,党和政府则站在公允的立场上进行协调。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过去权力划分不合理、权责界限不清晰的政治体制,使得一些部门利益和既得利益有发展和扩张之势。一些既得利益已经发展到了严重损害公众利益的地步。我们可以惮于各种各样的顾虑不改革或延后改革,但既得利益却不会为自己划定一个限制自身发展的边界。在政治体制改革上犹豫不决、止步不前,一个无法避免的前景就是使既得利益得以进一步强化、固化,既得利益集团越来越由一种可能成为一种现实。这种情况,任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可见,政治体制改革不但不应弱化,而且越来越从各个方面(而不是个别方面)和在更深的层次上(而不是表面上)证明着自己的极端迫切性。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问题上,中央是清醒的。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不是一劳永逸,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把中央在这个问题上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准确、充分地表达出来了。

  在笔者看来,政治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被意识形态化了,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在一些人观念里,一说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放弃我们过去的做法,向西方政治模式看齐。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左,还是右,认识上都显示出惊人的相似性,只是在价值判断上相反而已。“左”者怕提政治体制改革,以为这会动摇党的地位;右者则一听政治体制改革便兴奋,似乎共产党终于开始思考放弃领导了。

  依笔者看,问题早已不是政治体制改不改的问题,而是应当深入到政治体制运行的每一个环节,研究具体怎样改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谈论的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如何改善,党政关系如何理顺,政府职能怎样转变,党内民主怎样推进,社会民主怎样落实,现有的政治参与平台怎样利用,怎样搭建新的平台,如何积极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等等,而不是仍然浮在表面,笼而统之地谈政治体制改革。在这个方面,笔者赞成“少说多做”乃至“只做不说”的方针。毕竟,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任何懂行不懂行的人都能插得上手、插得上嘴的。

  但是,决不能反过来,认为少说或不说,便说明不是那么紧要了,可以放一放了。应当摈弃一切犹豫。只要执政党还是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责任感的党,就应当义无返顾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而不给那种误党误国的“麻木症”以任何市场。

  (作者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