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琢磨事者众则兴 捉摸人者众则衰

http://www.CRNTT.com   2009-04-26 10:31:04  


袁隆平一辈子琢磨水稻,对民族复兴贡献巨大。
  中评社北京4月26日讯/《学习时报》今天登出李永忠的文章“再论琢磨事与捉摸人”。文章表示:“琢磨事与捉摸人从来就是一对此长彼消的矛盾。在相同的时间空间中,凡琢磨事的人多,则捉摸人的人就少;凡琢磨事的人少,则捉摸人的人就多。到一国、一地、一单位、一团体,见面休问荣枯事,观看颜色便可知。如果意气风发,埋头苦干者众,便知该处琢磨事的人多;如果瞻前虑后,左顾右盼的人多,便知此地捉摸人的势大。” 文章内容如下: 
 
  “琢磨”一词产生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体现了一种精益求精,努力进取的时代精神;“捉摸”一词出现于积贫积弱的宋代末朝,反映了人心叵测,相互猜测的不良心态。几千年来,但凡有人群的地方,大体都有两类人,一类专心琢磨事,一类擅长捉摸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纵观历史,如果年代有利于琢磨事的人,则政治清平,国泰民安;如果岁月方便了捉摸人的人,则黑白难辩,鲁难未已。 

  当改革挟机遇和希望之潮涌来,大浪下,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淘沙中,确有鱼目与珍珠难辨,失败与成功幷存。琢磨事的,执著于希望,呕心沥血,倍加珍惜机遇,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捉摸人的,以此为机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拉帮结派,拨弄是非,阳奉阴违,摩擦离间,遇事则委难以责人,事平则抑人以扬己。 

  琢磨事的人,如孔繁森同志,默默无闻却又兢兢业业地在副县级岗位上干了10多年。别人是提职援藏,他却是平职支援西藏,平职返回山东。他不会跑官,也绝不要官;只会琢磨事,不会捉摸人。无论在什么位置上,琢磨事的他,始终深怀爱民之心,信守为民之责,常思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在50岁的盛年以身殉职,留下的“绝笔”是去世前4天琢磨出的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孔繁森同志为建设世界屋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成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他聚精会神琢磨党和人民的事业,留下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爱人民。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