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真正的适度宽松 | |
http://www.CRNTT.com 2009-07-14 10:15:36 |
货币政策的这种变与不变,其实不难理解。自去年12月份以来,在适度宽松的基调下,银根其实是“极度”放松的,而不是“适度”放松的。2009年初,央行确定全年M2的增长目标是17%。但截至6月末,贷款同比增速将达到34%左右,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同比增速将接近30%。货币和信贷增速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在过去所谓流动性过剩的五年中,M2增速最高的2008年也不到18%。这种力度显然不是适度所能解释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和监管部门即将推动的微调,并不是对适度放松基调的否定,而只是真正回归适度放松。这决定了,适度放松的基调还没有必要改变,同时也意味着,政策调整的力度不会太大。 文章表示,微调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已经看到了明确的信号。央行破例提前公布信贷数据,6月新增信贷达到了超过预期的1.53万亿元,这一数据显然是管理层不愿看到的。央行同时宣布重启停发近8个月的一年期央票发行。央行正回购和央票中标利率也连续两周走高,正回购力度创14个月来的新高。 微调的手段很可能包括增发央票、加强正回购、窗口指导等措施,相关监管部门会增加信贷风险预警,并强调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些措施会回收一定数量的流动性,但节奏和力度会得到合理的控制,从而避免对市场产生明显的震动。 从以往经验来看,这些措施还不会有力遏制信贷扩张,下半年的信贷和货币供应增速有望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上半年的狂增是不可复制的,但市场仍将处于总体宽松的货币环境之中。 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信贷冲动将难以自动衰竭。各地方政府具备规模惊人的项目储备,银行信贷资金还会不断流出。地方政府之间的激烈竞争,将促使各类项目层出不穷。这一机制在很多国家是没有的。 文章认为,今年下半年的经济金融形势还不支持采取剧烈的收缩性政策。剧烈的政策选择包括从源头上减少项目审批速度,以及重新严格限定银行的放贷规模。这些政策一旦启动,会立即见效。显然,这些政策的指向是为经济降温。除非看到经济出现强劲复苏或通胀降临,就没有为经济降温的需要,也就没有采取这些政策的需要。 未来的货币环境,在适度宽松的基调下,很可能不会发生显着变化,流动性充裕的格局也不会根本改变。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微调将对资产价格产生微妙影响。以当前接近30%的货币增长速度,对于保八来说,显然是过度放松的。这些过度放松的流动性是资产价格走高的毋庸置疑的大背景之一。政策面在边际上收紧流动性,显然不是要去减少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而主要是针对走高的资产价格。但在流动性这个层面上,这个影响主要还是心理层面上。 从流动性格局看,市场似乎仍然有继续做多的空间。但决定市场高度的最根本因素还在于实体经济的复苏,只有看到越来越多的复苏迹象时,复苏预期才会持续,行情继续上涨也才会得到支撑。 从各方面来看,货币政策回归适度宽松都是必要的。如果继续超常规放出流动,而这些流动性明显超出了实体经济复苏的需要,这将刺激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长期来说,这是不可持续的。 另外,从全球范围内看,中国货币政策的这次微调走在了其他央行前面。鉴于中国超尺度放松和经济率先复苏的现实,这一点十分必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初步达到目标。实体经济不差钱,资产价格有了较大幅度恢复,房价和很多股票价格已达到或接近历史高位,紧缩预期也荡然无存了。 这些背景显示,政策放松向“适度”的回归正当其时。对此,市场应该早有预期,没有必要过度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