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拉美经济社会改革 对亚洲有何启示 | |
http://www.CRNTT.com 2009-09-08 00:41:00 |
前些时候,笔者对拉美玻利维亚和智利两国进行了实地考察。玻利维亚是上世纪著名革命者切.格瓦拉曾经转战并为之献身的地方。智利则是当代拉美经济市场化程度和社会廉洁度最高的国家。考察这两个国家有其典型性。恰好在我到玻利维亚达圣克鲁斯1的当晚,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以当地为中心的玻利维亚东部地区动乱。这一不期而遇的情况,使我能在第一时间而且是在前沿对该国的经济社会进行观察。离开玻利维亚后,继而对智利巴切莱特总统执政后的体制演进情况,特别是土地制度问题进行考察。这一亲身经历和考察,引起我对南美经济体制模式的思考。最深的体会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国家改革 ,应努力寻求社会公正与经济市场化之间的最佳均衡点。 计划经济体制和“激进的自由市场经济”:两条路都走不通 通常,人们把南美看成“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典型。经过考察我感到,这个界定是不够准确的。从我所瞭解的几个国家经济体制的变迁看,南美八九十年代曾经实行的不是一般的“自由市场经济”,而是一种“激进的自由市场经济”(有的国家甚至是“刺刀下的自由市场经济”);而且,不仅实行过“激进的自由市场经济”,还实行过前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样,20世纪人类两种极端的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激进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南美都先后尝试过。实践表明,上述两条路都走不通。 (一)计划经济体制 死路一条 南美有的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效法前苏联,一度实行过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方面,前苏联树立的“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智利,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在南美期间,我有幸来到位于智利首都圣地牙哥市中心的总统府地区,看到了阿连德总统当年演讲的阳台。1970年,阿连德领导的社会党联合共产党,组成人民联盟参加竞选获胜,同年11月上台执政,在前苏联的影响下,采取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1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行“疾风暴雨式的国有化”路线。据资料记载,在阿连德总统执政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采取疾风暴雨式的方式,连续颁布十来项“国有化法令”,把包括外国资本掌握的五大铜矿在内的主要矿山、工厂、流通企业和大部分银行收归国有;在农村,征收 3500个大庄园主的 530 万公顷土地(平均每个庄园1500多公顷),广泛建立国营农场、合作农场和“农社”。 2 、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模仿苏联的做法,实行严格的政府价格管制和计划供应,据瞭解,政府控制价格的日用商品有两万多种。 3 、在分配方面,在提高人民福利的口号下,实行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体制。 这样做的结果,虽然打击了大资本家和大庄园主的利益,在短期内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随之在实践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一是国有工商企业管理混乱,连年亏损;二是国营农场和农村合作社缺乏激励,生产效率下降;三是商品匮乏,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这种情况最终导致广大中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对政府不满,给军队发动政变提供了口实。1973年9月11日,军人发动政变,轰炸总统府,阿连德总统遇难身亡。 在阿连德总统生前发表演说的总统府前,我久久不愿离去,内心深处尤感疼痛:计划经济体制——这个人类20世纪的“幽灵”,不仅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而且对智利这样的拉美国家,以及它的人民、它的领导者,也是“死路一条”。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