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大旱之年 何以大丰收

http://www.CRNTT.com   2009-10-20 10:20:41  


民众的努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然灾害的影响。
  中评社北京10月20日讯/“粮仓”传喜讯——增了!据报道,各粮食产区又获丰收,大旱之年有惊无险,粮食连续六年增产的目标触手可及。

  今天《人民网》登出张毅的文章:振奋之余,有人提出疑问:在1万亿斤的高起点上,为何仍然连年增产?为何还能“大旱之年夺丰收”?

  答案在农民群众那里。湖北赤壁市赤壁镇九壕村,家家户户起了新房子。当地农民说,地越来越有种头,种粮食一样能过上小康生活。这几年来,国家支持粮食生产年年有新政策,给农民年年有“大礼包”,补贴范围不断加大,各项补贴加起来,由最初平均每亩地几十元,增加到现在上百元,对粮食大县的奖励支持力度也逐年加大。各级政府重农抓粮与农民群众务农种粮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因此,尽管保护耕地的形势十分严峻,但粮食播种面积仍然稳定扩大,种粮投入仍然得到保障。

  答案在基层干部那里。湖南湘阴县主管农业的同志说,这几年各部门都加大了支农力度,项目增加不少,可是各有各的操作要求,各有各的评价体系。于是,县一级进行了项目整合,宝贵的支农资金形成了合力,发挥了更大成效。近年来,各地整合支农项目和资金,集中改造了一批中低产田,建设了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加强了一批农业技术力量。“1号文件”落到了田间地头,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得到了提高。

  答案在片片庄稼那里。金秋季节,田野里的景色让人沉醉。南方的稻田、北方的玉米地,都整齐得像“庄稼方阵”。近年来,农业部门致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改革和加强农技推广体系,推广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粮食品种的优质率和良种良法的到位率普遍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优粮工程、高产创建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形成科技兴农的合力,粮食单产连年提高,为总产连年增加提供了持续动力。在许多粮食主产区,基层农技人员说,技术措施到位,粮食增产增效的潜力仍然很大。

  粮食为什么能连年增产?为什么能“大旱之年夺丰收”?答案是:潜力来自合力。因为上上下下对国家粮食安全认识一致,政策措施不断强化,支农机制不断完善,技术路线不断优化,我们找到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不断挖掘潜力的钥匙。

  更上层楼天地阔。粮食生产在1万亿斤的台阶上稳定发展,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夯实了基础。然而,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仍然薄弱,粮食安全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加快步伐。我们只有坚定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凝聚更大的强农合力,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始终做到“手中有粮”。 

  2009年以来,我国多省出现严重旱情,其中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

  2月5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其后,随着旱情的好转,应急响应级别逐步下降。但针对入夏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的严重旱情,国家防总9月14日将抗旱应急响应级别从Ⅳ级提升至Ⅲ级,并立即派出4个工作组赶赴南方受旱省区检查指导抗旱工作。

  统计显示,截至9月14日,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1.38亿亩,其中重旱4465万亩,干枯3987万亩,有977万人、51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其中南方地区的广西、贵州、湖南、重庆、江西、广东、湖北等7省份农作物受旱面积3235万亩,有504万人、242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