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多目标需要多工具搭配 | |
http://www.CRNTT.com 2010-01-02 10:57:59 |
早在1951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Meade)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就提出来了政策搭配的思想,米德认为,一种政策工具只能用来实现一种目标,要同时对付多个相互独立的政策目标,就要有多少种不同的政策工具。目前中国也面临宏观经济政策的多个目标,中国也需要政策搭配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文章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存在着冲突,政府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但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上升;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是一致的,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反过来又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存在冲突,经济增长进口增加,如果扩大出口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或顺差减少;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之间存在着冲突关系,增加就业,刺激总需求,导致通货膨胀,另外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总需求增加,刺激企业增加供给,生产成本会上升,通货膨胀也会随之上升;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的均衡是一致的,因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降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减少了国内需求,进口减少,另外导致利率上升,资本流入,国际收支改善;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的均衡目标存在冲突,增加就业,总需求增加,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在这四个政策目标中,存在相互冲突的情况,需要通过政策搭配来实现多个目标。 文章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搭配主要通过下列方式来实现。 一是货币政策工具本身之间的搭配。目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央行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利率等。央行再贷款,即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行为,目前这种工具很少使用,主要是针对灾区或“三农”提供资金支持。再贴现政策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行为,当商业银行需要资金时,可以通过抵押该行所持有的合格有价证券,向中央银行进行贷款。存款准备金是指存款性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银行可贷资金增加。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或回购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等)的方法,调控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规模。利率是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上升,融资成本上升,投资和消费将下降;利率下调,融资成本下降,投资和消费将上升。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搭配使用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目前中国央行控制货币和信贷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业务,如果将来通货膨胀上升,央行可能会采用法定准备金和利率工具。一旦利率提高,热钱流入会进一步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央行又需要公开市场业务或法定准备金率工具配合使用,回笼流动性。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央行还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如发行央行定向票据,或通过人民币特种存款方式调节市场的流动性,这在2007-2008年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上升的情况下都使用过。 二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搭配。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丁伯根指出要实现多个宏观经济目标,当局必须拥有等于或多于目标数的政策工具。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进一步分析了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之间的关系,提出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来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矛盾。因此在中国,我们既要发挥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又要发挥财政政策调节功能,要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来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遏制了经济下滑,经济呈“V”型反弹。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不够牢固,维持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地增长,中国将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连续性,但是要控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如最近央行连续11周从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累计净回笼资金量达7080亿元,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考察国家税务总局,强调要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调节和服务保障作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民生改善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搭配主要是为了防止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扩内需,调结构”,笔者认为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外,还需要其他政策相配合使用。要发挥产业政策(重点产业振兴政策;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区域经济政策(实现东中西之间的发展平衡)、收入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外汇政策和贸易政策等的积极作用,既要注意总量提高,又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