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 |
上海世博:一个国家的力量 | |
http://www.CRNTT.com 2010-05-03 09:03:12 |
“世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这么多国家和地区参展,将给上海、全国及全球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屠光绍对本报记者表示。 4月28日,世博园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上,世博局局长洪浩称,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数量已达到246个,其中包括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 能把这样大的参展主题集中在一起,最早的想法发端于哪里? 2002年初,时任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代表中国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上海申博报告因此和世博结下渊源。其对本报回忆,最早提出办博为上海的老市长汪道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汪道涵就提出了上海举办世博会的设想。原由是汪老在1983年至1987年三次访问日本,参观了三届世博会的旧址,切身感受到世博会对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回国后,汪道涵组织一批学者专门调研,认为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一是直接加快了大阪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整个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了日本的知名度,此外改善了日本的国际形象。 彼时,日本经济形式和中国目前颇为相似,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正是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后举办,这两次世界性的盛会,拉动了东京和大阪的基础设施建设。东京奥运会之前,日本建成了第一条载客营运高速铁路,把东京和大阪连接起来,高速公路也相继建成。 汪道涵认为,能给上海发展带来持久动力的有两个方面,科技和金融。其80年代主政上海的两大构想就是,开发浦东、申办世博会。 据吴建民、施燕华夫妇的回忆,汪道涵始终从战略高度看世博,汪认为所有城市发展都需持久动力,否则会停滞不前甚至衰落。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活动,需金融体系支撑,可增强上海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能为上海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汪道涵认为世博会与一般的展会有本质差别,“世博会是战略的,管50年”。 本报记者获得的中央党校内部资料显示,上海市委市政府曾在1984年、1988年责成有关部门对申办1989年世博会和1993年世博会做过可行性研究。 上海世博局前副局长,现顾问黄耀诚告诉本报,当时中国还没有加入国际展览局,不具备申办世博会的资格,另一方面,上海市的城市发展水平交通状况也还不能达到要求,如果世博会放在浦东,没有隧道、没有大桥怎么行? 1992年10月,在上海市委的一次书记办公会上,吴邦国书记、黄菊市长又再提出再研究一下申办世博会的事情,并指定时任上海副市长徐匡迪带队去韩国考察大田世博会的筹备工作,看看世博会到底有什么硬件和软件的需求。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