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不断被改写的鲁迅形象

http://www.CRNTT.com   2010-05-04 08:18:14  


1933年的鲁迅。
  中评社北京5月4日讯/半个世纪前出版的《鲁迅回忆录》被称作“集体创作,上级拍板”的产物。但在被“创作组”改动前的“手稿本”里,就能找到真实的鲁迅吗?《时代周报》日前刊载文章《不断被改写的鲁迅形象》,内容如下:

  近年来,关于鲁迅的重新评价和研究此起彼伏。在中学校园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各地不时出现语文教材中要减少鲁迅作品的传闻。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安波舜是《鲁迅回忆录》手稿本的责编,他认为:“上海地区的一些教材把鲁迅的文章拿下来,加上娱乐明星,我对此深恶痛绝。”

  2010年3月,《鲁迅回忆录》手稿本出版。此书名为“手稿本”,是因为半个世纪以前曾经出版过一本《鲁迅回忆录》。鲁迅之子周海婴认为:当年的版本是“妈妈执笔,集体创作,上级拍板”,有不少违背作者原意并被要求改动的痕迹,而真正表达许广平原始思路的是被“创作组”改动前的“手稿本”。

“何者应删,何者应加”

  1959年8月,鲁迅的遗孀许广平时时被高血压困扰,依然满怀激情地开始《鲁迅回忆录》一书的撰写。周海婴回忆:“看到她忍受高血压而泛红的面庞,写作中不时地拭擦额头的汗珠,我们家人虽心有不忍,却也不能拦阻。”

  这一年11月底,许广平完成《鲁迅回忆录》后,在前言说明撰写这本书的原因:“大跃进的精神感召了我;‘十一’献礼的汹涌热潮又鞭策着我;在总路线多快好省的号召下,鼓舞起我的干劲;工人阶级大无畏的坚决创造意志又不断做我的榜样,于是就下定决心试试写作了。”这本书不足十万字,分为十四章,起初在北京《新观察》上连载。

  许广平特别在前言中指出:“从这回的写作来说,使我深深学到社会主义风格的创作方法(就是个人执笔,集体讨论,修改的创作方法)。我这本小书,首先得到许多同志的直接指导和帮助(注:手稿中‘许多同志’原写为‘周扬同志和邵荃麟同志’,后删除)。他们重视这一项工作,关心指出何者应删,何者应加,使书的内容更加充实健康了。(注:手稿此处原有‘如关于女师大事件,就是接受了邵荃麟同志的意见而添写的’,后又删除)。”基于这种“个人执笔,集体讨论,修改的创作方法”,《鲁迅回忆录》在正式出版时,受到大量的修改,有些地方被删除,有些地方则增加内容,包括许广平的这篇前言也是如此。在出版单行本前专门开了座谈会,有些领导提出意见,许广平再根据这些意见进行删改。周海婴回忆:“当年,中国发表文稿、书籍是有纪律的,编者和主编都有权改稿,能不受约束的也只是极少数人。我母亲没有这种豁免权。有个不可靠的旁证,作家唐弢当时参加了那个会,他对他朋友说:会后我看到许大姐脸色很不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