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纪念二战胜利与失败背后的伤痛

http://www.CRNTT.com   2010-05-10 08:53:18  


拜访柏林大屠杀纪念馆的游客,在细雨中拍照留念。该纪念馆于2005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全馆由2711根柱子组成。在这个纪念馆建成之前,柏林一直没有专门纪念大屠杀的建筑。
 
  ◎为纳粹赎罪:对国家的审判抑或个人的救赎?

  1945年8月,即法西斯投降后的3个月后,战胜国联盟——美、苏、英、法四国政府对纳粹德国主要战犯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纽伦堡审判”。为了彻底清除德国纳粹思想,战胜国政府不仅起诉了纳粹党政治领袖集团等六个组织,还对德国开始了所谓的“政治大清洗”行动,而“政治道德再教育”正是其中一环。

  在对纳粹的反省刚开始时,几乎所有德国人都认为“纽伦堡审判”是公正的。然而,当每个德国人都必须填表回答“非纳粹化运动”提出的100多个问题时,德国人开始意识到,“政治清洗”的对象,已从被推翻的政体领导人转向了个人,而“非纳粹化”,是不是已经演变成德国人的“集体有罪”?上世纪60年代末,在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沉默与回避后,联邦德国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反纳粹反思中,几乎每个人都争相表明立场、和过去划清界限。然而,如今却也有人指出,“非纳粹化运动”最后已演变成了一种带官僚意味的“跟风行径”——而这与德国人难以解决“赎罪的意义”、赎罪对一个国家和一个个人的意义这一问题不无关系。

  ◎反思罪孽:德国人是“加害者”抑或“受害者”?

  “非纳粹化”是二战后全世界热爱和平人们的诉求,但对于战后的德国社会而言,除了摆脱纳粹,他们还需要走出历史阴影。德国人一方面在被迫勇敢面对纳粹历史,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找回自我——纳粹和大屠杀,不能成为他们的唯一身份。

  60年代初,摆脱过去曾被看作是道德丑闻,提倡忘却历史的人更被冠以“第二重罪”,但与此同时,摆脱过去又是所有被冠以“加害者”头衔的人的共同心声。作为二战后联邦德国的首届政府,阿登纳政府曾将尽快结束“非纳粹化运动”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为了达到此目的,总理阿登纳甚至不惜任用大批原纳粹高级官员,他的做法甚至被东德称为“纳粹主义的复辟”。

  至今,德国人依然无法简单评判阿登纳的好与坏,正如他们无法简单处理“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曾经有不少人尝试为此给出答案。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Jaspers)就曾经发表《德国罪过问题》,尝试为纳粹时代所犯下罪过与责任分类,帮助德国人走出阴霾,如提出:德国人帮助纳粹掌权是犯下“政治罪过”,而为“新极权政治文化”的形成则负有“道德责任”等。如何不放弃对历史的反思而同时走出罪人的阴影,始终困扰着一代代德国人。1999年,当德国政府最终决定在柏林为6百万被纳粹屠杀的犹太人修建纪念碑之时,德国人也难以忘记,此事的讨论进行了将近30年之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