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以色列、土耳其为何结仇

http://www.CRNTT.com   2010-06-18 10:19:57  


以军舰艇拦截“自由加沙运动”的救援船。
  中评社北京6月18日讯/5月31日凌晨,在临近以色列的地中海海域,以军精锐部队“突击队”士兵突袭试图驶入加沙沿海地带的土耳其籍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只“马维.马尔马拉”号,双方随即爆发激烈冲突。以军宣称受到攻击随即开火,短暂的开火不仅造成了19人死亡、36人受伤的惨剧,更使国际舆论大哗。除了美国表态慎重外,世界各国几乎众口一词,谴责以色列滥用武力,多个国家召回了驻以大使表示抗议。

  袭船事件使以色列从2007年6月开始的封锁加沙政策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加沙被铁桶般围城三年,民生之困苦自不待言,流血事件使久处艰城的150余万居民看到了破围而出的曙光。但对于事件中直接对峙的以、土而言,旧日盟友关系走向破裂,中东大地错综复杂的历史积怨与现实形势仍将这两个地区大国牢牢困在围城之中。

  以色列:绝对安全观

  与以往无数次一样,以色列依然用“总体无辜,细节有误”的态度面对外部的指控。一方面以色列军方也含混地承认在情报和策略上犯了巨大错误,另一方面则强调“马维.马尔马拉”号受控于土耳其一个名为IHH的“极端组织”,该组织与哈马斯乃至基地组织都关系密切,船上人员故意使用暴力手段挑动以色列军人开枪。鉴于船上人道主义者的国籍、职业、信仰各不相同,且有妇孺,以色列的说辞自然难以被国际社会取信,但就以色列内心而言,这种辩解倒未必全是搪塞之词。

  国际关系里有一个常识叫做“国家是不能被制造的”,即一个稳定的国家应该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自然形成的,是土地与人民的自然结合。但以色列的特殊之处恰恰在于,它是1947年11月以联合国大会181号决议的形式被制造出来的。出于对历史上尤其是纳粹德国时期犹太人悲惨命运的歉疚和补充心理,美欧用损害阿拉伯民族利益的方法去补偿以色列。与以色列并无宿怨的阿拉伯人却要为欧洲历史性的反犹暴行买单,阿拉伯世界自然义愤填膺,五次阿以战争也植根于此。依靠美国的支持、强烈的建国渴望和良好的组织,以色列越打越强,成为海湾地区第一强国,但这个年轻国家与中东土地的疏离也随之加强。

  悲剧性的历史命运造就了以色列的国家性格,这个民族对外部世界的威胁极为敏感,重视甚至崇拜武力,极为热衷于绝对安全观。它用战争、定点清除甚至暗杀的手段来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但它的外面依然是虽屡屡被击败却从不停止仇恨的阿拉伯世界。以色列可能相信,总有一天,敌人们会因为沮丧而放弃仇恨,而且它从未怀疑过自己是错的,它把伊斯兰国家与历史上曾经欺压过犹太民族的埃及人、罗马人和德国人等同起来,因此避免了道德上的自责。自怜而自信的国家性格使这个强硬的国家自我囚禁于中东一隅,生活于中东大漠却对国土以外毫无感情,困城内的犹太民族不需要外面的友谊与和解,而只是饥渴地寻觅着想象中的安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