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日“撞船风波”背后的美国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10-10-21 11:42:16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既是中日撞船事件发生的背景提供者,也是最终解决的推动者。
  中评社北京10月21日讯/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登载文章《中日“渔船事件”背后的美国因素》,内容如下:

  中日钓鱼岛海域发生的“渔船事件”引起了各界对于中日关系的热议,然而在反思此次事件时,我们却不能忽视那个不在前台的大国——美国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既是此次事件发生的背景提供者也是最终解决的推动者。

  美国因素对日本政策决定的巨大影响

  一、事件发生时的美国因素: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美关系一度受挫。在美国与亚洲关系上,美国开始从正面对中国开展攻势。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的表态首次出现在1996年,当时代理助理国防部长卡特.坎培尔表示“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日本施政下的领土,尖阁群岛(钓鱼岛)属于日本施政下。”但是在随后很长时间内,美国没有对此有相关的表态。但是,今年7月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亚细安区域论坛,ARF)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希拉莉).克林顿明确表示“确保南中国海安全通行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意在牵制中国,中美外长则在会上激烈交锋。8月16日,在回答日美安保条约是否包括钓鱼岛时候,美国助理国务卿库劳力表示,“回答是yes。”渔船与日本巡视舰相撞可能是偶发事件,但是日方的随后的扣押行动则并非偶然反应。简言之,在看到美国试图牵制中国(特别是在海上)的倾向,日本也试图乘机试探美国的决心,这正是事件发生的国际背景。(日本执政党选举则可能是事件的国内背景)

  二、事件发展过程中的美国因素:

  事件发生一周后,日本决定先释放中国渔船和船员,但是继续扣押船长,并等待美国的表态。9月14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库劳力表示“希望中日通过对话和平解决(纠纷),但是日美同盟是亚洲安全保障和和平的基石。”美方的表态让日本看到了美国支持日本的希望,《读卖新闻》在9月18日的评论中就指出,该助理国务卿的表态与克林顿国务卿的表态是一脉相承的,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日本的“信心”。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