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美关系如何破题?尽人事,听天命

http://www.CRNTT.com   2011-01-18 08:16:39  


资料图片:2010年11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韩国首都首尔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中评社北京1月18日讯/1月18日胡锦涛主席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奥巴马任内中国国家元首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也是在中美关系跌宕起伏、漂泊不定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国事访问。人们有理由期待这次访问能够让中美关系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甚至能够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稳定确立一个战略框架。但是,中美关系要往前走,必须理解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往前走,这样才能看清往前走的潜力和制约,才能较好地选择往前走的路径。 

  过去的三大成果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的结束及两极格局的解体,北京在1989年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波,西方普遍担忧,中国将取代苏联成为其对立面,中国可能排斥西方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另起炉灶,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道路上止步不前,逐步回归保守。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克林顿政府制定了对华接触政策,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的试探性接触,引导中国在国际上融入现存国际体系,在国内继续推行经济政治改革。当时,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敌”、“友”问题。如果中国不能融入现存国际体系,成为体系的挑战者,那么中国就是美国的敌人。当时美国流行的一句话是“你把中国当作敌人,中国就可能真的成为敌人”。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排斥中国,中国就不会融入国际体系。 

  在美国对中国实行接触政策时期,中国充分地融入了国际体系,加入了绝大多数国际机制。2005年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正式宣布,中国已经是国际体系中的一员了,并且是现存国际体系的受益者。也就说,接触政策的基本目标已经实现,“敌”、“友”问题基本解决。实际上,美国只是部分实现了对华政策目标。在国际上,中国虽然已经充分融入了国际体系,但是在外交政策上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特性,而且在融入的同时也在努力改造现存国际体系。在国内,中国在进行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的同时,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终,中国产生了被西方称之为“中国模式”的新体制。因此,美国一直有人批评其对华政策是失败的,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