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两岸发展路径:从共同利益到共同价值

http://www.CRNTT.com   2011-01-31 00:24:16  


 
  要破解两岸政治难题,北京当局应当严肃思考如何赋予“一中”新意(义)。贾庆林在七月十日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讲话,与胡锦涛在七月十二日吴胡会中的讲话,都不约而同强调“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而未提“一个中国”。

  贾庆林在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指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在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两岸同胞应当始终保持自觉清醒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坚定地维护和增进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只要两岸同胞团结奋斗,把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两岸经济共同繁荣就大有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大有希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就大有希望”。

  胡锦涛在吴胡会中强调,ECFA是一份为民谋利、互利双赢、影响深远的好协定,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协议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新的阶段。他希望协议尽快落实,使两岸业界和广大民众早日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继续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机制化、制度化,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大陆应思考以“一个中华民族”较具包容性的架构取代传统狭隘的一中原则,做为两岸和平发展期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正视“中华民国的定位问题”。

  事实上,中共内部开始认真探讨“中华民国的定位问题”,包括台湾学者张亚中的“一中三宪”与大陆学者刘国深的“球体理论”,都是重点研究课题。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在《中国评论》2010年5月号月刊发表专文,提到在当前两岸共同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为大陆“从容面对‘中华民国’的问题创造了条件”。这些讯息均显示中共认知到两岸政治谈判难以回避“中华民国存在”的问题。

  “一个中国”和“一个中国原则”,是不一样的。北京现在说“一个中国原则”,外延较大,可视“一个中国”为一包罗涵容、可待发展的概念;但北京过去说的“一个中国”,则内涵较窄,排他性较大。不过,无论两岸各自就“一个中国”如何分别阐释,“一个中国”已然成为一个“发展性概念”,而不再是“僵固性概念”,当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也是两岸得以“和平发展”的最重要支柱。

  “一个中国”在“老三句”中被固化成:“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然而,今日历经发展演化后的“一个中国”却是:“两岸尚未统一/仍是一个中国”、“维持现状……见之于台湾现行规定及文件的现状”、“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现在进行式的一个中国”、“思考中华民国的定位问题”等等……。可见,“一个中国”已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比较近似“一个中国原则”,而不再是对“一个中国”给予单方面的僵固的定义。

  事实上,从历史、文化、血缘的角度诠释的一中原则,广义来说就等同于“一个中华民族”。经过一世纪的隔阂,两岸统合的关键在台湾人民的“中国感情”,大陆应该理解:“中华民国”是台湾人民与中国感情的脐带。“中华民国”如果被消灭,“一个中国原则”在台湾即失去依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