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市长“散步” 并不稀奇

http://www.CRNTT.com   2011-04-14 10:11:15  


 
  除了地点集中,抗议活动也经常为了同一个主题在不同地方展开。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2003年3月 全球反对伊拉克战争大游行在美国多个城市进行,西班牙巴塞罗那有15万人,英国伦敦有超过十万人,在德国的多座城市至少有15万人游行,希腊、丹麦、瑞士和芬兰也大约有1至2万人。每年5月1日,全球多个国家的工人和民众都会以示威游行的方式,“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要求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提高最低工资,保障工人福利。

  恶搞、裸体、“快闪”:一切只为了意见被关注接纳 

  大多数时候,为了为引起公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进而使意见能够更好的被接纳,发泄愤怒,散播仇恨其实并非聪明的办法。抗议可以有很多方式,或言语,或行动,甚至沉默,可以很喜剧,也可以很夸张。德国有个专门抗议房租过高的组织,以看房为由进入房东家,立即脱掉衣服,露出纹着“太贵”或“剥削”等字样的裸体,随着扩音喇叭放出的模糊音乐跳舞;西班牙曾有数百名同性恋者在教皇专车前开展“接吻快闪”行动(Kiss-In),以此抗议教皇反对同性婚姻、诋毁同性恋群体的立场和言论。

  “奥巴马总统,你在听吗?”

  2009年,美国茶党成员在数百城市分别举行抗议游行,表达对政府税收政策以及奥巴马巨额财政预算计划的不满。参与游行的议员认为,茶党发出了响亮的政治声音,“我希望总统能听到他们的声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奥巴马当日就针对抗议发表讲话,承认已经听到了民众对税收政策的不满。

  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玛迪亚.森认为,把民主理解为多数决定的选举机制是及表不及里,民主可以把它叫做公共理性,或者公共辩论,也就是公共表达以及由表达而产生的影响力、压力。事实上,抗议活动就本质而言,是言论表达的延伸,大多数抗议都是以行动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具体理由多种多样,小到个人要求涨工资,大到反对出兵他国。

  概括说,凡公民认为政府应该做的而没有做到,或是虽然做了,却做得公民不满意;反过来说,凡是公民们认为政府不该做的而政府却又做了——这一切,都会引起国民不满,上街示威、游行、抗议,正是这样一种表达不满的方式。

  ■ 抗议是利益博弈方式

  冲突不可避免,抗议是常态解决方式

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体现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宗教、文化等诸多层面,其实归结起来无非是利益的冲突,这不可避免,所以谈判、妥协、抗议等解决方式也应该是常态化的。在《重建社会: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一书中,作者孙立平将社会矛盾冲突划分为小规模的常规性社会抗议活动、局部性的社会抗议、全社会规模的社会抗拒三类。他特别强调,大部分常规性社会抗议发生在既有体制框架之内,不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和政治目标,引起大规模动荡的可能性也较小。

  抗议菲律宾血案,香港所有政党首次联合上街

  参考香港近年来几次游行、抗议活动的诉求以及产生的效果不难发现,抗议只是民众与政府讨价还价的形式之一。市民代表认为游行是向政府宣泄不满的渠道,成功的游行可令政府更清楚民意。2010年菲律宾挟持人质事件以流血告终,香港立法会所有政党联合决定,号召市民走上街头发起首个跨党派的示威游行要求菲律宾政府彻查事件、公布真相。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