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民进党与国民党路线的差异与斗争

http://www.CRNTT.com   2011-07-31 08:33:19  


  
  前两代台湾政治路线的差异 

  事实上,从台湾走向民主化以来,台湾的绿营就出现过两种不同的路线思考。以李登辉为主的日本“军国主义”路线,他藉由“军国主义”的思考,不仅击退国民党内“非主流路线”(或说蒋家宫廷派)的反动,李登辉也以“军国主义”的思想,强硬的对大陆进行强力的“反攻”,导致1996年台湾举行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时,引来大陆飞弹试射的压制。 

  但李登辉的“军国主义”思想并没有对中国大陆退缩,反而在他后来的执政中,对大陆采取“戒急用忍”的政策,以及1999年7月5日祭出“两国论”的主张,让两岸关系又再度陷入“战争边缘”。 

  李登辉时代过去以后,陈水扁到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向当时的名师纪登斯所主张的“第三条路线”,取回“新中间路线”的思考,这是陈水扁虽然从本土派出身,却也希望在1990年代盛行的“第三条路线”,为统独争议不休的台湾找到一条出路。 

  所以,陈水扁在2005年会和李登辉翻脸,主要的原因不是什么利益之争,而是路线之争。李登辉希望陈水扁仍走“军国主义”路线,但陈水扁从就职时宣示“四不一没有”,再到2001年元旦祝词中取用“欧盟模式”的“统合论”。可以说,“欧盟模式”的“统合论”和李登辉“军国主义”路线的区别,这已经种下李登辉和陈水扁最后会翻脸的主因。 

  那么为何陈水扁又要提出“欧盟模式”的“统合论”呢?其实他的背后就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在支撑他的“统合论”。这股“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对民进党走向农工政策,又不想以武装革命的手段来达到他们取得政权的目的,所以接受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路线,应该是最容易区别国民党走“华盛顿共识”,这种纯粹美式资本主义路线的不同点。 

  可惜的是,由于民进党背后有“台独党纲”的存在,让大陆一直对陈水扁保持“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让陈水扁试图走向“社会民主主义”的路线并不成功。最后他只好回到李登辉“军国主义”的路线,也就是提出“终统”和“入联公投”的主张,但这时的陈水扁已经被贪腐的问题给“绑架”,再加上他已经和李登辉翻脸,所以陈水扁想要转向“军国主义”路线,已经时不我予。 

  李登辉和陈水扁的关系,可以说跟俄国小说家屠格涅夫所写的代表作“父与子”完全相同的情景,也是制造陈水扁执政八年会失败的宿命。 

  屠格涅夫在“父与子”的小说里,父亲与儿子代表着俄国两代之间日益增长的代沟,儿子角色代表“首号激进分子”,他崇尚虚无主义和拒绝旧有的规则。而屠格涅夫写“父与子”是想回应他在1830年代至1840年代中,所见到的自由主义和正在增长的虚无主义运动,两者之间日益出现的文化分裂。 

  相对的,陈水扁所走的路线有一点类似屠格涅夫小说中“子”那一代,代表一种虚无、激进的态度;而李登辉却代表着“父亲”那一代,有些保守,又坚持己见。所以陈水扁和李登辉的两条路线是有所不同的。 

  如果陈水扁一开始就顺着走李登辉“军国主义”路线,他也不至于一下台就被关到牢笼里;反之,陈水扁若一开始执政,就顺着“民主社会主义”的路线走,他应该也不至于把美、中关系弄得那么僵化,最后不得不让美、中“共管台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