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

http://www.CRNTT.com   2011-08-17 14:20:25  


 
进军中环

  耿春亚在校期间,出入寝室也是一身深色西装,同学们甚至私下里讥笑,“他睡觉也脱不下那身‘制服’。”

  跻身香港的商业社会,是耿春亚从一开始就明确的目标,“可能是家教的关系,我妈常说‘知识是力量,钱是胆’。”披了一身职业装的“皮”,他自言是为了应付随时都可能出现的交际场合。

  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看到扎着领带或踩着高跟鞋咯咯地在你面前走过,那多半是毕业班的学生。在香港,即便暑假出入学生宿舍楼,也不时会撞上一身西装革履的香港学生。他们或是早早在公司开始实习,或是在外打工,为挣出下学期的学费。

  “香港本地学生家境好的,早在本科、中学阶段就被父母送出国了。”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的陈霜叶教授如是说。香港本地学生大多锁定了“一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在中环的楼宇里占据一个小格子间,就像攀上了香港社会登龙术的门槛。中环汇集了国际投行、基金公司、咨询公司,是香港金融业的核心。从维港的对岸望去,摩天楼密集到前窗可以探进后户。

  在耿春亚看来,“这就是‘中环价值’有霸气一面,讲究利益绞碎一切,99%唯上唯权,人和建制互为生存条件。”

  单单是身在中环的秩序感,和少有办公室政治的烦扰,这就足够吸引了乔申这样的大批学生以“中环”为工作地点的上上选。为了在香港谋得立足之地,理工科学生也宁可转成商科。而没有专业限制的Big4(四大财务咨询公司),成为了像乔申这样的文科生的主攻方向。

  从毕业后租住在油麻地不足100尺(10个平方)的小套间里,到尖沙咀搭小轮往中环参加面试,对他好比是一次具有仪式感的进军。

  相比自己租住的那间屋,窗口只容塞进窗式空调大小的一个窟窿,中环大块落地玻璃砌成的办公环境,“简直就像自然光一样亲和。”在宽大的格子间加班,也比呆在自家转个身也要刮到墙壁的套间里强。

  那次中环的面试经历,他至今津津乐道。“群面”环节,十来位应聘者自由分成两组,大陆和本地毕业生各占一半。内地生像往常课堂上一样,自然地结为一组,用普通话悉悉索索地准备开了。没料想一到辩论关头,“我们完全控制了话语权,逼得他们用普通话应对,香港学生都结巴了,考官也只有一脸惊骇地默许。”

  内地生带来的“就业紧迫感”,从2007年港校的第一届内地本科生毕业以来,就频繁见诸香港当地媒体报端。据《明报》的统计,八成以上的内地学生在香港的商界工作,商科学生的平均起薪点在2011年达到月薪1.3万港币,极个别的高薪更直逼8万。近三年来,内地生在港就业薪酬比本地生高出近三成,“内地生揾工(找工作)更吃香”几乎成了香港社会的共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