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关闭外来工学校是撕裂族群的愚政

http://www.CRNTT.com   2011-08-18 14:10:44  


 
  尽管关停之举在情理上说不通,但它却假装有法律依据,这证明此类学校在教育的制度安排上,处于弱势地位。《中国财富》杂志曾在事后邀请被关停学校的校长参与讨论,校长们最后都被要求噤声,不得不退场,这也见出无所忌惮的权力在关停学校这件事上的强势。说到底,关停学校不是贯彻办学条件那么简单的事,它仍然是权力在社会和教育领域中嚣张的展示,是对权利的压制。

  聚集在关停学校上的舆论谴责,都基于这一逆行造成的伤害。声讨是需要的,也挡不住。然而也有必要追问,谁能从这件事上得利?作为一种政府行为—暂且不论其正当与否—它会给什么人带去怎样的收益?也许通过这样的反推,才能看见魔鬼隐身所在。关停外来工子弟的学校,其实打散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在北京扎根的希望。这就不难追踪到北京在外来人口上的思路。

  2005年,中国国民党革委会北京市委张惟英委员曾有建议,“来京应设门槛,允许了才能进来”。同时是人大教授的张惟英此番言论,引起了针锋相对的讨论。对照关停学校的做法,可以知道张惟英的建议已经付诸实施。要消灭外来人口在北京安居的欲望,没有什么措施能比打乱家庭成员的分布最有效果的。因此,关停打工者的子弟学校,潜台词就是:北京不欢迎你。

  姑且不论用制造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否减除北京市的人口压力,城市管制似乎变简单了。一刀切的禁止很省事,便宜的是基层教育官员,官僚系统也从懒政中受益,趁机将外来工子女教育权从问题清单上删掉。考虑到打工子弟学校属于社会办学性质,带有强烈的公益属性,禁绝之后,也相当于在这个领域将公益慈善的不安定因素排挤出去,降低维稳强度和风险。

  在没有能力解决问题之前,任由问题积累,然后用否认问题的方式取消行政义务。这就是北京在关停打工子弟学校上的逻辑。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聚居在北京郊区,他们在城市政策中的边缘化,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可以被忽略、被驱逐的人群。关停学校其实打破了原先的平衡,这种平衡是由政府的不干涉、以及社会力量的倾力建设达成的。粗暴关停之后,无序失衡的格局难免动荡。

  外来工人心浮动,其家庭结构被拆解,城乡户籍的藩篱跳出来撕裂族群,义务教育的适龄人口流离失所。政府所得恰是民众所失,是非了然。雨果曾有比喻,“多办一所学校,就少办一所监狱”。无力做善事的,却不忌讳行坏事。相较于可疑的施政成果,恶劣的后果已经发生且不可预料其后续影响。关停学校,令社会自治遭遇挫折,其实应该问问政府:你们准备好了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