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连横何以成为台湾第一知识分子

http://www.CRNTT.com   2012-01-25 10:40:44  


连横先生
 
  藏之名山

  连横为大陆读者所知,当然与连战关系甚大。两岸势如冰火五十多年后,连战登陆开启了国共关系的新局,相关著作自然也就得以面世。不过,连横所着之《台湾通史》,商务印书馆在1983年就曾经出版过简体重排本,只不过印量颇少,亦未曾引起太多关注。

  我手中的《台湾通史》上下册,是依据民国三十六年的商务版影印的。这部书还有其他很多版本,台湾的众文图书公司曾把这部书列于《台湾文献丛刊》的第二辑,上海书店列于《民国丛书》第三编,台湾“国立编译馆”曾将其列入《中华丛书》。由此可见该书地位之隆。

  至于连战登陆之后大陆所出的该书简体重排本,则毋庸论矣。所谓母以子贵,祖以孙贵,亦在情理之间。早前大陆公开出版的关于台湾史的论著,均以大陆视角出之,亦即台湾史系中国史之一部分。连横此书,稍有不同。其叙述台湾之风土人物,以本土视角出之,视台湾为一独立之个体,开创“台湾史”这一独立学术领域,荜路蓝缕之功,不可谓不大。

  例言之,该书之《建国志》即以南明及延平郡王为正朔,及郑氏降清之后,才用大清纪年。《台湾通史》下止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马关条约之签订。若再往下写,恐招日人之不满。该书历时十余年,凡六十万言,以太史公《史记》体例为之,亦可见连横对其“藏之名山传诸后世”的决心。

  不过,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学人对此书亦多所批评。在1920年本书在台湾印行之后,台湾学界即对此有过多次争议。比如,该书中的涉外关系部分,真实性有待商榷。批评者认为连横不通外文,无法阅读域外文献,仅依靠汉文记载。但是按照林文月的说法,连横学过俄语与日语。当今一些学者也认为,连横并未受过现代学术训练,是“文人着史”,非“史家着史”。李筱峰的批评显然非常激烈,他直指此书“谬误百出”。

  这些批评都有些过于苛求。林氏所着的连雅堂传,走的是“以诗证史”的路子,引用了大量连横的诗作。从其诗作来看,连横无疑是一个传统文人。诗胜于文,文胜于史。其对于撰史的态度,并未如现代史家那般严谨。台湾学者黄富三就曾说过:“比如说引文不注明出处,你说那个时候,中国人写东西哪有人会写注一是什么注二是什么?”

  但后世更多的争议倒还不在该书,而是:连雅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