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中欧城镇化合作图景 | |
http://www.CRNTT.com 2012-05-26 09:27:12 |
可持续、绿色、低碳城镇化道路 文章表示,在过去30多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个多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如今城镇人口达到6.9亿人,超过了欧洲人口总和。 近些年我们与欧盟官员、企业家以及非政府组织交往过程中,注意到他们的一个担忧:如此众多人口的城镇化进程,是否要大量消耗能源,是否要增加碳排放,是否会与欧洲竞争各类资源? 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因中国加速城镇化而受损。毕竟中国更多的碳排放会对全球气候产生不利影响,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仍没有摆脱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中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高能耗问题十分突出,而全球资源有限,争夺资源分配对欧洲是严重的挑战。 的确,中国的城镇化在欧洲人看来是规模巨大的。目前中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将近2万个平均镇区人口超过1万人的镇。其中镇区人口超过5万人的镇已达到754个,这些城镇在欧洲都称为城市。 这么多中国城市的发展,仍然延用的是粗放型道路,其经济发展路径大多以传统工业模式为主。因此调整中国各城镇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中央政府推进城镇化的重点。 李克强此次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上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推进城镇化,需要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等于是向国际社会宣告,不要担心中国的城镇化会带来威胁,我们必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中国当然需要学习欧洲的先进经验,以“互利、共赢”创造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的未来。 借鉴欧洲城镇规划和治理经验 文章称,过去几百年,欧洲从来没有限制过外来人口进城,也没有户籍管理制度。 站在中国的角度,欧洲城镇在文化历史的传承、规划体系的完备、管理和经营城市的理念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中国需要告别以短期行为促进城镇发展的时代,通过改革来促进城镇治理和规划的完善,实现城镇发展方式的转型。 新签署的《宣言》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从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以及城市治理等,实际上是全方位的合作。对中国来讲,这也是一次全面的学习过程。 借鉴欧洲城市发展经验,中国需放弃很多传统的城市管理理念,从加强公共服务入手,改革城市治理结构,更多引用市场化机制来促进中国城镇发展。 30年来,中国城镇化取得了人口过半的成就,但代价是在城镇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之间存在巨大鸿沟。特别是在城镇发展和管理等方面,由于相关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土地制度不完善,催生了大量的地方政府短期行为,浮华的现代城市外表之下,是巨大的城乡差距,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浪费了大量资源,并在固化不同收入群体的利益格局。 而要改善城镇民生,加强公共服务,转换发展机制,实现城镇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也要求我们吸取欧洲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改革根除中国城镇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病。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