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读史热中的民族心智

http://www.CRNTT.com   2012-08-24 12:01:51  


钱穆的《国史大纲》
  中评社北京8月24日讯/学习时报日前登载刘金祥的文章“读史热中的民族心智”指出,正如前贤所论:中国人以历史为宗教。这个宗教在家庭层面表现为对族谱、家谱的尊崇和虔诚。在国家层面表现为对前朝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汲取,为前朝修史是后来王朝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使命,哪怕前朝曾是自己的敌人。

刘金祥:读史热中的民族心智

  “时尚”解史或者“俗讲”经典,其实在我国基脉深远、流布广泛,并非自易中天、阎崇年、王立群等当今学者始。许多学贯中西的大历史学家、大思想家的著述、讲座文采斐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将学科知识、思想智慧、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如钱穆的《国史大纲》、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均是学博识湛的史学名著。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主张学术研究应与历史知识普及相结合,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从 1959年起,由其担任主编、以传播正确历史知识为主旨的通俗历史读物《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相继在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大多为史界名家,如翦伯赞、罗尔纲、孟森、白寿彝、郑天挺、丁易、王钟翰等,他们秉承“大专家写小文章”的理念,撰写普及历史文化的小册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代出版史上通俗历史读物的经典之作《上下五千年》更使几代人经历了阅读的愉悦和知识的洗礼。只是一段时间以来,学院与民间、精英与大众、学术与普及之间壁垒森严,加上浮躁功利之风盛行,大学者们少有为青少年写作普及读物的心思和努力,历史学逐渐被边缘化。

  所幸的是,近年来伴随国学热的升温,讲史读史呈愈演愈烈的势头,一些在清静校园里和孤寂书斋中皓首穷经研究学问的学者,因讲史而一夜成名,成为众人瞩目的“学者明星”,原本被认为沉寂枯燥的历史题材讲座经过“包装”变得生动鲜活,观众趋之若鹜,并由此带动通俗类历史图书纷纷畅销。个中原因,笔者以为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读史不仅使人明智和聪慧,而且给人以精神愉悦和审美快感。

  人们需要从历史里面寻找智慧,更需要在历史里面寻求快慰,而中国博大深厚的历史恰恰是可资利用的最好资源。正如法国年鉴学派创始人吕西安嶘费弗尔所说的那样,历史是永远不可能伪造的人类经历过的悲欢离合,这种无形的体验通过书写被固化,重新演绎传播后再度让人去感知。人们读史的过程,不只是寻找前车之鉴、不只是旁观一场精彩的闹剧,更是用心灵融入前人的悲喜、品味他们的人生,重新感受前人的体验,不断传承民族记忆、维系民族文化。面对当前这股不断汹涌的“读史热”,有学者从近年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巨大变化中透析其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撰文指出,近年来历史热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热一样,是思想解放在历史学领域的表现。“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变成了几个公式,读起来味同嚼蜡,读者也慢慢失去了兴趣。”“历史本来是丰富多彩的,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环境宽松了,史学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成果越来越多,历史越来越有了清晰的面目。”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