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星巴克真的会亵渎佛门清净吗 | |
http://www.CRNTT.com 2012-09-26 11:02:50 |
“星巴克在杭州灵隐寺开店了”引发网友热议,许多人认为这亵渎了佛门清净,23日星巴克发声明称改名为“灵隐路门店”。新门店是位于灵隐景区而非在灵隐寺内,仅因如此就遭来非议不免有些小题大做,作为商业活动和作为外来文化的星巴克,都不该摊上被抵制被驱逐的命运。 ■ 宗教信仰与商业活动不冲突 灵隐连商业区已经有肯德基、超市商场,星巴克作为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存在是合理的 《钱江晚报》记者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证实,星巴克所开的分店并不在灵隐寺里面,而是在灵隐寺附近的商业区。灵隐寺本身属宗教场所,而寺院外的灵隐景区则归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理,在《灵隐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专门规划有“游客服务区”,而星巴克位置就在服务区内。作为景区配套服务设施,那里已经开设有肯德基、知味观、超市商场等等。这些店家归属杭州灵隐休闲旅游购物中心,也是杭州解百的下属单位,已营业半年之久。商业行为只有合法和非法之分,是否属于外来品牌并不构成存在合理与否的依据。 “若为僧伽,应求利润”,佛教的发展离不开商业活动的促进,这与佛教戒律也并不违背 寺院不是世外桃源,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经济浪潮的影响。佛教从一开始就和商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佛陀成道后,最初供养、皈依的两兄弟提谓、波利,就是北天竺的商主,这二人就是佛教最早的优婆塞。其后,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商人(长者、居士)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僧众的衣食多由他们供养,而且办道修行所居住的阿兰若,也是由商人提供的。 阐释佛教戒律的《十诵律》说:“以佛塔物出息,佛言:听之。”“比来僧尼,或因三宝,出贷私财。”(《四分律行事钞》)佛教三宝物尚可出息取利,其他寺院余财更可出举质贷取利, 可知佛教古律即允许以佛门财物“出息”,获取收益。世尊释迦牟尼明确指出“若为僧伽,应求利润。”唐代开始的禅宗丛林模式,使寺院经济有了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也使得寺院经济能够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经常开展的赈灾济贫、修桥补路、施衣施饭、治病收孤等慈善事业,补救了人民的生活,也为大乘菩萨道思想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这说明佛教发展离不开商业活动,商业活动能促进佛教发展。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