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韩国人眼里的中韩朝贡史

http://www.CRNTT.com   2012-12-02 09:48:43  


 
  媒体负面报道推波助澜

  《国际先驱导报》:您如何看韩国国民对中国的印象?

  李映周:坦白说,多数韩国老百姓,尤其是老一代人,对中国的印象不错。举个例子,如果是有中国队与日本队的体育比赛,相信80%以上的韩国观众会给中国队加油。这表示什么呢?韩国被日本控制了36年,韩国人非常悲惨,日本人很残忍。如果说,有韩国国民中对中国有不好印象,那也多是受韩国媒体的影响。有报纸说,中国的食品不好,韩国老百姓就相信了报纸说的话。

  Q:韩国媒体的问题在哪里?

  A: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在乎报道的负面效果,这实际上对韩国自己也没有好处。有韩国同胞问我,为什么中国人提供这么差的食品?我跟他们讲,自己1989年来到中国以后,吃了这么多的中国食品,但一次问题都没发生过。这其实是商人之间的问题,韩国商人压低价格,中国商人自然只能提供劣质的便宜货了。但是韩国老百姓吃了这些便宜食品后,就会认为中国的东西不好。再加上媒体的炒作,韩国老百姓自然得出中国食品不安全的印象了。

  Q:还有类似导致误会的例子吗?

  A: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首尔传递时发生的风波,原本只是韩中国民之间几个人的误会,但经过媒体的放大报道后,变成了韩中两国国民之间的整体误会了。这很不应该。

  中国自身问题导致误解

  作为具有思辨能力的中国人,应该明白,韩国国民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负面印象,虽然有些明显是误解,有些甚至是故意歪曲,但也并非总是空穴来风。比如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国民素质问题等。

  中国社科院的董向荣副研究员说,一些来过中国旅游的韩国国民,对中国城市的脏、乱、差印象深刻。其实,这跟他们从中国导游那里得到的不正确信息有关。比如,有的导游为了方便管理,会反覆跟韩国游客强调,不要乱走动,中国的社会治安很混乱。有的导游为了刺激游客的兴趣,热衷于介绍青蛙、蛇甚至蝎子等刺激性食物。

  李映周博士坦言,在这方面,中国有一定的责任。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还存在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农村与城市的生活差距都太大。还有,2008年,在中国的韩国中小企业遇到危机以后突然撤走,也是很遗憾的事情,如果中国政府更多地关注韩国企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这些都导致了韩国老百姓对中国有反感情绪。”

  对于中国自身的这些问题,张琏瑰教授表示,中国确实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一开始韩国人对中国的中草药特别迷信,很多中国人嗅到当中的商机,但慢慢地,为了谋取暴利,有些商人在药物上做手脚。当韩国人发现后,就说中国人坏。类似的,还有“毒螃蟹”等食品安全事件,有不良商人把铅块放入螃蟹壳内。但当时韩国把事件搞得沸扬扬,当中也有韩国政府部门出于保护自己农产品、鱼产品的考虑,有意引导宣传“中国产品伪劣,国产的才是好的”。

  两国国民要学会换位思考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嘉文发自北京 韩国国民对中国的负面印象,无疑令国人感到失望。作为经贸往来、人员交流密切的两个邻国,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理解,才符合双方的利益。政府间如此,国民间亦是如此。

  董向荣认为,韩国国民对华印象有一些是明显的误解,这说明今后我们应设法向对方传达正确的中国信息;有一些是因为视角的差异,这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应该从更多元的角度来看问题、理解问题。

  显然,愤怒不能增进双方的感情、讽刺只会给双方带来更多的情绪。李映周是韩国的“中国通”,也是第一个获得中国博士学位的韩国人。李映周说,中韩两国国民在批评对方之前,首先要换位思考一下。中国虽然问题很多,但是,“中国要维持一个这么多人口的国家有多难。怎么解决吃饭问题?怎么解决教育问题?怎么给老百姓更好的生活?”在李映周博士看来,如果韩国国民能多理解中国的处境、难处,那么可能更体谅中国的立场,也不会认为中国崛起是威胁了。

  “中韩两国一定要合作,中韩两国国民一定要理解。”他认为,两国舆论界要多交流,学者之间要多交流,如果韩国记者在写报道前,首先多了解中国的情况,再把中国的信息准备传递给韩国老百姓,“相信不到一两年就会有改善”。

  对于中国一方,道理亦是如此。张琏瑰教授指出,在韩国舆论中一些对中国的极端说法,并不是主流,就如中国互联网上一些针对韩国的负面言论不是主流一样。要改善相互的印象,张琏瑰认为,加强交流、沟通,避免新的误会是必要的。但只有中国真正强大以后,中国慢慢克服了自己的缺点,韩国人的心态才会慢慢转变过来。“究竟韩国还是明白人多,知道自己今后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