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台北会谈促成两岸政治对话初级阶段? | |
http://www.CRNTT.com 2012-12-12 09:33:21 |
张京育将两岸政治互动分为两个阶段的这个思路,确实是值得海峡两岸的当权者和民间学者专家思考的。尽管马英九现在对进行两岸政治协商有疑虑,担心会被“独派”“污名化”,因而违背他当初在参与《国统纲领》和“国统会”关系“一个中国”涵义的研拟工作时的初衷,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深水区”之后,就固步自封,踌躇不前,拒绝进行两岸政治协商;但从他近日的谈话看,却未心会对两岸政治对话予以完全拒绝。尤其是他所说的“大陆应先提出两岸和平协定的实质内容”,说明和平协定应扮演何种角色,“可否让两岸关系比现在做得更好”,及“两岸和平协议洽签必须务实,达到对双方有利,且维持可长可久的关系”,就有所“松动”。因此,如何仅仅捕捉住这个微妙机会,将之扩大延伸,促成两岸政治对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累积互信,壮大有利条件和社会氛围,形成马英九去年谈到签署“两岸和平协议”所需的几个条件之一的“当人民有需要”,就应多举办这种民间政治对话,在民间以至政坛上营造和累积气氛,在两岸政治对话的“初级阶段”成熟之后,进入由官方主导的两岸政治对话的“高级阶段”,也就水到渠成了。再按照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模式,或是“量变促质变”的规律,将由官方主导的两岸政治对话作为两岸政治协商的“初级阶段”,然后促成直接进行政治协商的“高级阶段”。因此,这场“台北会谈”的现实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其实,即使是在民进党阵营内,从许多迹象看,也是处于“事情正在起变化”之中。虽然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出于个人政治企图心考量,及受到党内“独派”挟持,仍然扮演着“关门派帮主”的角色,但其实党内有着更多的“交流派”,甚至是在“潜意识”中还有着“大中华”的意识。比如,曾受陈水扁委托起草“第二共和宪法草案”的前“陆委会”主委陈明通,在“台北会谈”上就提出“大陆朋友是不是也应考虑向台湾开放直选,让台湾人有机会选出你们的领导人?”的问题,尽管从表面上看,他是要在“民主”问题上“将”北京一“军”,但实质上,还是有“两岸一国”的“潜意识”。实际上,如果是坚持主张“台湾独立”,就没有必要诉求台湾人民有权参加大陆的国家主席选举了。这种“潜意识”倘能将之紧紧抓往,并予以扩大延伸,是有利于为进行两岸政治对话以至是两岸政治协商创造有利条件的。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