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如何构建改革的公共参与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13-02-08 08:57:03  


 
  在参与式改革中形成新的改革动力

  文章分析,下一步改革的动力何在?不少人寄希望于政治体制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也需要动力。从当前的社会结构看,在缺乏改革总体协调机制的情况下,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实践中往往容易被阻击,从而走形变样。我们需要寻找一条短期内能够凝聚改革基本共识,形成改革基本动力的途径。

  这条途径就是李克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谋划发展与改革,是为了让群众更多受益。要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有什么困难;走进群众,倾听群众有什么期盼。促发展不能自拉自唱,要让群众受惠;改革也不能只讲大道理,要弄清楚群众真正希望改什么、怎样改。”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就是要转变过去“少数人决策、少数人参与”的改革为“多数人决策、多数人参与”的改革,使改革真正成为一个公共决策过程。参与式改革,意味着将改变由少数人决策、大多数人执行的改革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共政策大讨论、体制机制大辩论中来。这个参与,不是泛泛地参与,而是切身反映自身利益、维护并且增进自身利益的参与,甚至不排除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有激烈的争论、不文明的谩骂等。

  那种不经大多数人讨论、参与而形成的改革方案,尽管力图照顾多方面的利益,但恐怕容易被部分强势群体所扭曲,从而导致走形变样;弱势群体的相对利益损失(不是绝对利益)的可能性恐怕会更大。

  例如,十八大报告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这无疑是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发展的成果。但如果农民在征地制度中没有制度化的谈判平台,农民不能成为真正的谈判主体,恐怕实践中提高这个比例的良好意愿将会落空。

  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落实这两个“凡是”,仅靠政府等公权力机构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起参与式改革的平台。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不光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更要有群众参与决策的环节,并且把群众参与作为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尽快形成改革的公共参与机制

  文章指出,30年前,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得益于上下联动形成的改革合力。30年后,改革的继续深化仍需要激发最广泛的社会参与。为此,新阶段建立健全改革的社会参与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参与式改革,需要尊重群众在改革方面的试点。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基层群众的创新,其实比比皆是。最突出的矛盾在于,这些改革试点还很难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改革决策中。例如,湖南长沙县农民自发探索的环保合作社,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类民间性、首创性的探索,需要尽快总结推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