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历史回首:志愿军撤离朝鲜全过程

http://www.CRNTT.com   2013-03-03 09:40:42  


 
  4、矛盾二:金日成为稳固地位打压劳动党亲华派干部,并开始要求志愿军撤军

  同时,朝鲜的战后重建也出现了严重问题和重大危机:(1)过于强调重工业,造成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结果导致居民生活呈现出物质匮乏的现象。据苏联使馆观察,除了配给的每天600-800克食品,工人们几乎什么也得不到,而当时朝鲜一个普通工人的平均月工资只有1500朝元,但市场上一米棉布就要300朝元,一条领带要300-500朝元。尽管如此,当苏联提出在援助计划内增加一部分消费品时,却遭到拒绝,金日成认为“只有在建立了强有力的重工业的条件下,才能保证整个工业、运输业、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2)造成了普遍的粮食恐慌。由于农业合作化速度过快,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满的农民屠宰牲畜,吃掉种子,只是坐等国家的资金帮助。由于虚报粮产,再加上过高的实物税(23-27%),农民实际缴纳的粮食已经超过其收成的50%。1955年春天,朝鲜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强制性的征收以及禁止粮食出售,还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反政府传单和农民抗粮抗税的情况。(3)侵占、盗窃、挥霍国家和集体财产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类案件占1955年刑事案件的70%。仅1955年上半年查出被侵吞和挥霍的资产就有40亿朝元,而同期拨款给国家机关的全部开销是30亿朝元。

  由于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问题,引起了朝鲜劳动党内其他领导人的不满,一些干部开始引用苏联和中国的经验批评朝鲜党所犯的错误,这使金日成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战。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后劳动党内对金日成的批评日甚,金正日清洗党内反对派的力度也就越来越大。为了稳固地位,金日成开始逐步打压对其有异议的党内高层干部,特别是“在中国待过的”(即所谓的“延安派”)。比如56年批金的延安派包括几个政治军事委员(如贸易相、平壤市书记、驻苏大使等)因想躲避打压就逃到了中国,金日成就管中国要人,这引起了毛泽东的严重不满,直接指责金日成还是搞斯大林那一套,在干部问题上敌我不分,犯了“路线错误”,一句反对的话都听不得,谁反对就杀谁,“党内充满恐怖情绪”。毛还派彭德怀(米高扬陪同)去平壤,迫使朝鲜劳动党撤销八月全会的决议。金日成提出的条件是“中国把志愿军撤了,你不要几十万军队老在这里。”当然毛泽东并没有同意,而是迫使金日成承认了错误,但也加深了金日成对毛泽东和志愿军的不满,中朝关系迅速转冷。

  5、矛盾三:金正日想借“联合国”之名赶走志愿军,被中方拒绝

  由于金日成不满毛泽东干涉朝鲜事务以及志愿军长期驻军,因此他便开始想尽办法以摆脱毛泽东的控制,特别是摆脱志愿军。当时,他想的办法是借助“联合国”的名义钳制甚至赶走志愿军。1956年11月,朝鲜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备忘录,提出让联合国出面协助解决朝鲜问题。中国对此表示反对,认为这个建议违反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苏、中、朝共同制定的原则。毛泽东甚至判断,朝鲜这一举动表明,他们有可能脱离社会主义阵营,投靠西方。在11月30日与苏联大使尤金的谈话中,毛泽东对朝鲜提出严厉的指责:金日成要赶走志愿军,他可能要走铁托的道路,更可能走纳吉的道路。中国回电朝方,指出联合国事实上和法律上都是参战的一方,而且联合国只承认南朝鲜政府,故没有资格出面协调;目前“全面解决朝鲜统一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为此“需要经历长期的斗争”。当时苏中关系还处于蜜月期,因此苏联政府也支持志愿军继续驻扎的朝鲜:“不论是从朝鲜人民利益还是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利益的观点看都是必要的。”

  此后,金日成对志愿军是耿耿于怀却又无可奈何。为了寻求制衡中国的力量,朝鲜领导人开始向莫斯科大献殷勤,副首相南日向苏联大使表示:“我们认为现在所有的进步力量都应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苏联周围。”在朝鲜新大使赴莫斯科前夕,金日成对他说:“除了巩固与苏联的联系和友谊,朝鲜没有也不会有其他的政治路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