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历史辨析:该不该痛批“焦土抗战”?

http://www.CRNTT.com   2013-05-11 11:18:28  


 
  3、长沙大火为人诟病的是事先没有及时疏散民众使百姓受难,而非“焦土抗战”政策

  当然,1938年11月12-13日的长沙大火一直使得蒋介石的“焦土抗战”政策饱受诟病,但看一下当时批判者的言论就可以知道,他们从来没有把矛头对准“焦土抗战”政策本身,他们所不满的,都是国民政府的操作失误与疏散百姓上的失责。

  首先,长沙大火的确是依据蒋介石“焦土抗战”政策提前布置的。据冯玉祥回忆,1938年11月7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军事会议,会上蒋介石问:“敌人来了,你们长沙怎么办?”时任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还没有回答,蒋即说:“还有什么可思索的,都用火烧掉了,我们不能住,也不能叫敌人来住。不论粮食器材,不能带走的都烧掉!不资敌用。”11月12日张治中又接到蒋介石侍从室副主任林蔚的传谕电话:“我们对长沙要用焦土政策”。旋又接到电报:“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根据蒋的指令,酆悌、徐权到张治中处拿出一份焚城准备纲要。同时,张还和酆徐二人商定:“下命令还不够,要等到接命令后,先放空袭警报,使人民逃避,等到再放紧急警报时,即开始行动。”到11月12日下午,据长沙的米商李芸青回忆,“一些街道上便出现了大桶的汽油、煤油,有的墙壁上写着‘焦’字或画了其他纵火暗号。”由此可见,当时国民政府的确已经决心火烧长沙,长沙被焚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长沙大火之所以在日军还在230里之外就烧了起来,的确是执行人员失误所造成的。据张治中也承认:“在长沙如失陷的情况下将全城焚毁,这是当时军事上的预定计划。……但12日夜发生的火变,对我确确实实是意外的。”(《张治中回忆录》上册,第267页)对于大火为何突然烧起,国民党当局的解释是:(一)由于地方军警负责者误信流言,临时躁急慌张所致。(二)由于曾从事破坏准备之人员……激于民族义愤,以为敌将至,乃即自焚。”

  最后,虽然从张治中到蒋介石都承认有责任,各方的批评随后也都纷至沓来,但基本没有人说“焦土抗战”有错,都是在批评放火烧城并非真正的“焦土抗战”,如前引汪精卫所言,再如11月14日周恩来说:“应该承认,蒋委员长所提的‘焦土抗战、坚壁清野’乃抗战策略之一,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破釜沉舟,死里求生的决心。……在具体做法上,要认真安置好老弱妇孺,组织青壮年配合军队把当地的物资财产能搬走的搬走,能埋藏的埋藏,只有那些搬不走、埋不了的才忍痛毁掉,以达到困敌、制敌的作用。现在放火烧长沙,事先不动员、不通知、不安民,深更半夜突然全城放火,烧死多少居民、焚毁了多少财产,侥幸逃出火海的,深冬腊月,无所栖居也将冻死、饿死。这种为敌所利用,便宜了敌人,难住了自己的做法,绝不是真正的‘坚壁清野’……”陈诚也说:“在实施焦土之先,至少应先期有一次预告,不怕时间短暂到一天或半天,总要给人一点逃避的机会。而长沙这次放的火,不但不曾预告,而且在深夜中为之,全城四面突然一齐火起,居民在睡梦中闻警,多半只身逃出性命,仓皇中葬身火窟者达万余人。”而国民政府虽承认错误,但仍坚称长沙大火是“焦土抗战”的一部分:“依据既定计划,诱敌深入,而成为敌军进犯目标之长沙,则不得不为坚壁清野之计,使敌纵能深入亦无所得,于是当局自13日凌晨3时起,即自动毁城……此次大火,长沙将无一草一木可以资敌。”。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并不质疑“焦土抗战”的正确性,批评的只是国民政府在执行过程中的无能,以及没有及时疏散百姓的失职。

结语

  总体而言,“焦土抗战”在鼓舞民心士气、消耗日军战力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具体说来,如常德会战那般的“焦土抗战”值得肯定;如长沙大火那般的“焦土抗战”,则须反思。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