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体制的“利己主义”

http://www.CRNTT.com   2013-07-05 09:31:40  


 
  体制还可以给“自己人”提供庇护。陕西一贫困县的县委书记,配备一辆超百万豪车,遭中纪委点名批评。按照中国的反腐经验,以及“民主政治”的运作原理,其实这大有深意。但他没有什么事,“挪窝”去市里的卫生局当局长,就是对上级和公众的“交代”。

  不仅如此。体制中的某些权力运作也陷入了一种“自我拆台”。比如“维稳”,其挖墙角的功能不是在弱化而是在强化。非常大的成本投入,在某些地方,被异化为替一些官员的腐败滥权所引发的政治社会后果埋单。

  放眼看去,“中国模式”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支撑了中国的经济奇迹。而这一模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体制”对于政治、社会和经济资源具有极大的控制能力。确实如此。体制对资源的调动、整合,看上去是有效率的。但对市场的破坏,对环境的破坏,对公民权利生态的破坏,这些巨大的“社会成本”被忽略、屏蔽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控制了那么多资源的体制,在分配的时候,具有强烈的“利己主义”色彩:“自己人”总是得到最多或最优先得到。它正是中国贫富悬殊、阶层固化、市场创富空间收窄、政治认同遭到侵蚀的一个深层背景,同时,也使得解决这些问题变得极为艰难,因为那意味着不仅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且要触动体制自身。

  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日前访华时,曾表示“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对财富进行再分配,而且政府也明白需要大力扩大内需,并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显然,谁都能看明白:纠正既往不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模式,尤其体制的分配,已然是中国的继续改革,以及政府在提出各种美好目标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现在非常大的考验。

  在今天的世界上,除非是索马里这类就像是处于霍布斯笔下的“自然状态”的国家,否则,政府,体制,一定会参与对社会资源的分配:一方面,制度和政策,对于资源在“市场”中的分配具有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抽税,提供公共产品,提供社会保障。

  但当体制参与对资源的分配时,也分两种情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