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德国经济与中德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14-01-07 08:40:52  


 
四、中德经贸关系的未来展望
 
  由于欧盟成员国全部是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发达国家,长期的潜在增长率为2%。2011年以来,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等欧元区边缘国家相继陷入了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从而造成资金逃离和欧元贬值,只是由于以德国为首的欧元区债权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才避免了这些国家经济全面崩溃和欧元区的完整。但危机仍致使欧元区经济陷入了衰退。虽然当前欧盟经济已出现回暖复苏迹象,但欧债危机由结构性问题引发,危机国家需要长期调整才能重新回到增长的轨道。从短期来看,财政紧缩计划和削减国家债务对危机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整肃财政是欧元区领袖和最大债权国德国危机治理的根本方针,目前不会做出实质性改变。由于担忧危机国家主权债务再一次失控,国际投资者不愿意在这些国家投资,这使欧元区经济复苏步履维艰。鉴于对美国继续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暂时度过危机的欧元对美元汇率将稳中有升,对德国的出口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德国经济增长对欧盟外国家与地区的出口依赖将加深。相比欧元区国家,中国对于德国经济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贸易份额将进一步加大。今后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略有放缓但依然强劲,可以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来自德国的进口和投资会继续增长,除汽车行业、电气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机械制造等领域外,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几十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中国将在城市整体规划、循环经济及节能建筑方面为德国经济提供更多机会。现有建筑的保温技术已能够使新建筑比老建筑的能耗减少60%,这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除此之外,中国与德国企业及机构在交通(比如电动力汽车)和能源供应等方面的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商品出口将受到严重的挑战。因此,一方面中国政府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特别是加大了对于中西部的开发,这无疑为德国在华企业扩大投资,开发新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内需消费的增加也会刺激欧洲食品和其他消费品的进口,从欧洲进口的增加将会使中欧双边贸易更加趋于平衡,减少欧盟内部由于贸易失衡对中国企业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压力。
   
  另一方面,中国新一届政府正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立足于用进一步市场化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减少行政审批和改善外资和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将使德国企业更容易进入一些以往不能进入或准入条件苛刻的行业,如金融保险、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等,与国内企业平等竞争。利率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是目前中国新政府推进的生产要素市场改革的重要步骤,可以消除国内金融市场的价格扭曲,将国内金融机构真正推向市场,使中国经济进一步与世界市场融为一体。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与资本项目的开放也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海外建厂和对外国企业的并购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由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迫切需求以及“德国制造”在中国的高认可度和良好的品牌效应,未来中国对德国投资会出现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转型将会为双方开启新的合作领域。除环保和能源技术外,中国政府还将更加重视中德企业在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积极促进双边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在东道国设立研发中心,从而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争取中德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长期互利共赢。

  (本文是作者为总部在德国德国科隆的“德中经济协会”2014年年鉴撰写的文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