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长期保护非中国汽车业发展之福

http://www.CRNTT.com   2014-05-05 08:40:59  


  中评社北京5月5日讯/围绕汽车合资股比是否放开的问题,工信部苗圩部长曾经表态,“还是再保护一段时间”,汽车合资股比放开要在钢铁、化纤等行业之后。但这个“一段时间”到底是一年、两年,还是八年、十年,苗部长没有明确。至于为何汽车要放在钢铁、化纤等行业之后,有什么科学论据吗?或者仅仅是因为汽车行业更重要?或者是国有汽车企业反对声音更激烈?苗部长也语焉不详。

  中国经营报发表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文章表示,这又是极为模糊并且容易出现误导的政策信号,会让所有业内企业及消费者无所适从。

  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据此判断市场,只能继续等待、观望——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和目标不就是要建立可预期、透明、规范的政策环境吗?为什么还继续制造模糊、不稳定信息?本来要通过深化改革来释放活力,如此一来汽车业的活力释放是不是还要继续拖后?而另一方面,这种模棱两可的官方表态却正迎合了那些反对汽车股比放开的呼声,因为这个问题又可以“不了了之”了——只要当下改革呼声最为强烈的关键政策节点不动,反对者们就赢得了决定性胜利,一磨二拖三威胁,就很有可能争取到他们希望的8~10年保护时间。

  但我们不得不问的是,这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对于中国消费者权益和国家利益实现,到底是福是祸?

  限制市场准入培育不出竞争力

  文章认为,如果把竞争力不够作为不改革、不开放的理由,那中国此前早于汽车开放的行业或许都不应该开放。因为轻工、家电、机械、信息、日化、食品、饮料、啤酒、商业、外贸、物流等行业在全面开放时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也是极为低下,似乎远不足与技术、资金、产品、品牌、管理、渠道等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的跨国公司竞争,乃至于很多人断言这些行业放开后民族经济会消亡。那些资本、技术密集行业如数字程控交换机,更是被某些专家论断为开放会造成跨国公司垄断,窒息民族企业发展,因而被强烈要求不能开放或限制开放。但实践证明,恰恰是这些行业的开放,才培育出了国内企业的真正国际竞争力。国内企业不但在国内市场重新占据了应有地位,还获得了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每年出口超过两万亿美元,不正是通过市场开放和强化竞争实现的吗?

  如果以行业重要性作为不开放、慢开放的理由,那些所谓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行业是不是就永远不能开放?我们也已经看到了,不开放的行业(甚至包括那些“半开放”行业)永远也不会形成真正的竞争力,那么是不是就只能继续不开放或限制开放?在封闭市场中独享垄断利益当然也会让某些部门、群体获得好处,但把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置于何处?市场开放和培育自身竞争力的逻辑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是通过开放竞争来提高竞争力,还是通过封闭、垄断来提高竞争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