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韩国的儒家根基

http://www.CRNTT.com   2014-05-12 14:59:17  


  中评社北京5月12日讯/韩国既在文化层面上保持着对孔子与儒教的端正崇敬,同时又顺利完成了国家的全面现代化。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

  在韩国,一名研究本国史的历史学家或大学教授,可能不会说汉语,但一定精通汉字;尤其是他的繁体字认读水平,肯定强过中国很多大学里中文系的老师。因为他没办法。中国的成文史在东周时代即已成型,其起点时间之早,蕴含资料之丰富,堪称世界第一。而韩国成文史,则晚近得多,他们没有自己足够久远完整的典籍留存,凡涉及古代史,尤其是先秦部分,都要到中国的各类历史记载中去寻找有关半岛的蛛丝马迹。

  事实上,在15世纪朝鲜世宗大王发明韩文之前,整个半岛一直使用汉字。喜欢韩剧的人可以发现,大部分古装剧中,凡涉及布告、公文、书信之类,一律都是汉字。但汉字难学,需要大量时间熬功夫,才能掌握,因此,读书认字,从来都是朝鲜贵族子女的事儿,一般劳苦人家没那个闲工夫。 

  正基于此,世宗大王才决心发明韩文,用拼音的方式记录日常用语,“所见即所得”,借以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质。世宗大王成功了,于是汉字开始逐渐退出半岛,经过漫长的500年,直到朴正熙时代,汉字不再出现在官方文件及公开媒体上。今天的韩国人,历史学者和中文系学生除外,认识汉字的已经很少了。因此,韩国史剧《渊盖苏文》,才会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安到隋炀帝身后的屏风上,闹出了极为低级的大笑话。

  汉字的退场,不代表中华文化影响在半岛的全面消退,因为它已深深融入韩国人的日常生活细节之中。甚至可以说,因为历史变迁及战争动乱等造成的影响,有一些礼法规则及生活习俗,在中原已经失传,却在半岛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