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严歌苓 归来与自由

http://www.CRNTT.com   2014-06-05 14:29:42  


  中评社北京6月5日讯/严歌苓:1958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作家、编剧,着有小说《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扶桑》等,编剧和被改编成电影的作品包括《金陵十三钗》《梅兰芳》《天浴》《少女小渔》《一个女人的史诗》等等,最新的一个就是小说《陆犯焉识》被张艺谋拍成电影《归来》。以下是南方人物周刊的专访《严歌苓 归来与自由》:

  严歌苓在《陆犯焉识》里把自己两个爷爷的故事合在了陆焉识身上。

  一个是亲爷爷,留洋10年,会几门外语,16岁上大学,25岁读完博士。1937年淞沪会战后,日军占领上海,40岁的爷爷自杀了。

  一个是爷爷辈的亲戚,在青海的高原监狱里待了27年,就是后来小说里“大右派”、“老无期”陆蔫识待的那个监狱。这个爷爷把当时的生活细节写下来,给严歌苓看。

  严歌苓想写下这个故事,想了20年。直到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的一个好朋友说认识青海司法部门的朋友。严歌苓终于被带到了那个已经颓塌的监狱。“我从那个时候才找到一些感觉。”

  严歌苓觉得亲爷爷要活到后来,一定是书里的类似命运。他是极清高的人,结党拉帮在他看来是不上路的。他想保持独立和自由,但是非常非常难。“你不做他的朋友,就是他的敌人。你要是他敌人的敌人,又成了朋友。1930年代上海学界作风复杂,几个派互相斗,大量文争,让我爷爷非常失望,谁都不想投靠。他是学政治的,又看到国民党腐败。觉得政治和教育都救不了中国。”严歌苓说,“他在对自己婚姻、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巨大悲哀当中,可能后来患抑郁症了吧,就自杀了。”

  电影《归来》从小说《陆犯焉识》波澜跌宕的五六十年里截了最后一小段,再把这一小段的情绪意味简化许多。或许,简化也是一种纯化,会有跟复杂不一样的能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