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美俄并非中国致命杀手 印度才最可怕

http://www.CRNTT.com   2014-08-31 09:59:19  


 
  中国走的道路更像是以前亚洲四小龙的产业模式,虽然现在是以低成本吸引外资涌入,但是当制造业转移实现的时候,中国也将必须逐步走出低水平竞争的态势,在已经打好的“硬件基础”上发展良好的“软件”。从历史来看,日本是如此,曾经用“胶鞋换芯片”的中国台湾也是如此。是否可以说,中国与印度走的是两种模式,各自的方向不同?日本的大前研一曾经说过,目前的中国是除了美国之外第一个实现网络状结构的社会,各个地区之间既充分竞争,又互相依存。他认为这样的经济社会才是最有效率的。您怎么看?

  丁学良:从目前两个国家的发展来看,中国可以说是“硬件”领先,而印度是“软件”领先。长期来说,“软件”大国的发展后劲会更足,因为“硬件”是来自于“软件”的。这里的“软件”既包括技术,也包括广义的制度,包括文化。

  中国走亚洲四小龙走过的道路,必须注意的是,像高科技创新方面的东西,别的国家是不会主动给你的,必须自己去“盗火”,更重要的是“盗”来“火种”后要开辟让它在本土蔓延的制度环境,不然火种很快就灭了。而这又回到我们刚才讨论的那个话题,就是中国目前各方面创新的环境不宽广。我们必须明白,广义上的“软件”创新才是其他领域里技术创新的源泉。把大量的留学生派到先进国家以后,再让这批学到先进观念的人回到国内讲新话、教新书、做新事、创新业,那才是一本万利的政策。韩国和台湾、香港都是这样做的,才有了自己的新产业新强点。所以中国内地也得这样做,让这批人回到国内去生根发芽。否则你永远都只能留在产业价值链的末端,捡别人丢下的东西吃。

  从历史上国家与社会关系形成的角度看,我认为大前研一的说法是不确切的。中国尚未达到真正“网络化”的经济结构,那种结构的体制特征是:小而有效的行政部门,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多元化的教育架构,创造力旺盛的公民社会。那还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长程目标。

  (丁学良,著名学者,着有《中国的软实力和周边国家》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