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郑振清:蔡英文能成布莱尔式的政党领袖吗?

http://www.CRNTT.com   2014-09-08 00:22:19  


 
    民进党“中间偏左”路线:背离与回归

  整个1990年代,民进党的支持者主要是本土工农阶层和都市自由知识分子。民进党带有强烈的反国民党威权统治情绪,并且将模糊的社会公平作为政党路线。③不过,由于国民党长期垄断台湾的政治经济资源,民进党采取了诉诸“省籍—族群”的认同动员方式进行反抗斗争。在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长期被压制的台湾本土意识,在1990年代后期重大选举中反弹,陈水扁等民进党政客利用这种形势,刻意宣扬“本土”对抗“外来”、“台湾认同”对抗“中国认同”的认同政治路线,搁置了注重社会公平的政治主张。④

  民进党执政伊始,针对国民党与大企业的“金权合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照顾中下阶层利益的财经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但是,陈水扁执政八年间逐渐走向建立政商联盟的老路,并且贪腐问题肆虐。这些问题不仅使民进党与中小企业关系疏远,也失去了很多基层社会运动团体的支持,实际上背离了早期“中间偏左”的路线(centre-left route)。⑤

  2008年民进党败选之后,党内青壮派人士反思陈水扁的路线错误和贪腐弊端,要求改革民进党。其中2009年罗文嘉推动“二次党外”运动和周奕成筹组“第三社会党”影响较大。罗文嘉认为需要第二次“党外运动”以抗衡国民党的一党独大;同时认为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不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代表着庞大的利益集团,因此民进党应该站在受薪阶级、传统农工阶级及白领阶级的立场上说话,走“中间偏左”的进步路线。⑥2010年“五都选举”期间,蔡英文与苏贞昌虽然在党内有竞争,但是民生议题都成为两者选举论述的主要内容,这正是民进党“中间偏左”政治路线在选举路线与动员中的反映。当时苏贞昌、蔡英文都注重社会边缘族群、弱势群体、失业群体、脆弱中产阶级等群体的利益要求,连续打出社会住宅、失业危机、贫富差距等民生议题牌,虽然最终在蓝大绿小的台北市、新北市败选,但稳固了绿营基本盘并争取到部分中间选民的支持。五都选战中民进党“中间偏左”的路线基调也被复制到2012年1月的“总统大选”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