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2014年经济外交看点

http://www.CRNTT.com   2014-12-26 11:22:51  


 
  经济外交的战略反思

  2014年中国的经济外交,既有宏观的战略设计,也有微观的政策跟进,但实施效果究竟如何,目前看悬念颇多。曼谷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教授提蒂南·蓬苏迪拉克认为,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将成为东亚区域发展的“规则改变者”,这些计划也可能把中国提升为周边地区领导者角色。不过,“一带一路”战略带有历史的浪漫,也充满了现实的挑战。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战略的推行都不可能“如丝般柔顺”。比如,“丝路”沿线的重量级国家印尼和印度,并没有做出配合的姿态。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上一直没有松口,而德国正是中国希望打造的这一经济带的欧洲桥头堡。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遍布多个前苏联国家,中国如何平衡与俄罗斯之间在利益上的微妙关系,将是未来必须直面的课题。目前俄罗斯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强势支持,某种程度上是其在西方压力下弱势处境使然。这一点在中国经济外交中一大成就—中俄签订数个能源大单—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价格问题困扰中俄能源合作十多年,但这个问题被欧美解决了。美欧经济制裁俄罗斯,中国收获了制裁的好处。只是,中俄能源供应协议时间跨度有的长达30年,30年里能发生多少故事,或者说多少“变故”,看看冷战结束20多年后世界地缘政治版图的变迁就清楚了。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学者波波·罗,把中俄关系比作“权宜婚姻”,称这种关系掩盖了两国不平等的地位以及地缘政治利益竞争性等深层次的分歧。不过,卡耐基莫斯科中心学者亚历山大·加布耶夫认为,长远来看,俄罗斯与西方正在滑向新的冷战,对中国资金和金融机构的依赖,将可能是俄罗斯领导人未来数十年面对的新现实。美国哈德逊研究所理查德·韦茨则认为,中国的能源官员希望获得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但也将继续设法限制任何单一的对外能源依赖。“北京的决策者没把俄罗斯视为可靠的、长期的能源供应者。”

  对中国经济外交成效最可能制造障碍的是美国,中美在这个问题上的博弈也最为微妙。目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重返亚太的经济支柱TPP,真正的对手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这两个战略也是两种模式的竞争。TPP限制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对国企的限制,并为此制定苛刻的标准。但“一带一路”战略依赖自上而下的协调,离不开政府的作用,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提升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的作用。TPP基于知识产权保护、高环保标准等塑造亚太自贸新规则,而“一带一路”战略则以生产链、贸易网促进区域经济融合。

  在亚投行问题上对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国施压,折射出美国角色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它似乎正在从亚太的主导者变成“说不者”。美国更像是在以实际行动向亚太国家宣示:美国可以对中国说不。这使美国“希望中国发挥更大国际责任”的说辞多少显得有些空洞,如果不是虚伪的话。在印度学者特迪瓦什·迈尼看来,北京有太多理由完胜并将华盛顿排挤出局。他认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亚在地理上的邻近和连通,使其拥有对美国的明显优势。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学者厄利·拉特纳认为,华盛顿应该反思其为何面临这种两难,“尽管美国频频表态‘欢迎中国崛起’,但华盛顿一直还没有给北京让出空间”。

  不论经济外交未来前景如何,从2014年的外交实践来看,中国较为成功地塑造了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这一点在东亚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与部分东亚国家存在主权争议,“亚太议题”围绕军事安全展开,中国的胜算注定不高。但在这一年,中国通过推销“一带一路”战略、组建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等一系列经济外交行动,成功地把“亚太议题”引向经济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说,2014年为中国今后的经济外交做了不错的铺垫。

   作者:本刊记者雷墨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4-12-18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