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周有光:仁者无忧 智者无惑 勇者无惧

http://www.CRNTT.com   2015-01-13 12:42:51  


 
  仁者不忧:身处逆境 趋利避害

  邢小群感佩周有光先生"一个知识分子的坚强"。"他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说未来必然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蒋彦永说。

  苏培成表示,周老的养生处世哲学,值得学习。"1949年,他回国之后很少跟联系海外的关系,因为他观察国内环境已经不适合进行海外联系了。‘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但他跟海外没有联系,‘里通外国’这个帽子扣不上,我觉得这就是很高明的处事哲学。"大家留意到,最近几年,周老对比他经历过的几个时期,开始说某些方面"民国好"。"这个思想我认为不是到晚年才有的,但他过去不说,因为环境不允许。1957年说会是右派,文化大革命时说民国好,他难道不受折腾,现在环境允许他说了,如果他在政治运动的时候说,怎么能活到一百多岁。"

  苏培成还表示,1955年,周老从经济学转型语言学,是政治需要,但另一方面,"他也感觉到所学的经济学在新中国已经没有前途了,在计划经济时代下无用武之地。1957年,他到北京时碰到的搞经济那些学者专家全都成了右派。趋利避害没有错,有顺境有逆境,逆境怎么办?人们要改造环境,但有时你改变不了,只能逆来顺受,你不受不行。但周老有一个达观的态度,社会总是要发展的,这个态度是他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

  智者不惑:既接地气,又有大历史眼光

  "现在中国太接地气,但无大历史眼光。"任剑涛称,周老参与乡村教育运动,搞过语文改革,"非常接地气,更关键的是周老有大历史的眼光,接地气和上境界,具体话语和宏大话语,如何能够在中国兼得而不是双失。"言及此,任剑涛称,在没有档次、没有宏大话语的情况下,来讲所谓"地气",这个"地气"实际上就是自己在批的"三俗"。当然,"上境界"不意味着把"接地气"给蔑视掉。"两者之间如何平衡,周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

  在任剑涛看来, 就中国现代国家架构来说,周有光重大命题确实切中了百年建国两大主题:其一,中国政治往何处去和国家往何处去。"周先生基本断定民主政治的国家建构指出了百年中国向何处去的政治答案。这个答案是不易。但不论改革紧迫性、改革系统性、改革整体性让我们面临多少艰难,毕竟有周先生指出的大方向在那儿了。"其二,世界公民。"周老师常说,他是世界公民,是地球村的村民。"蒋彦永称。郑勇表示,"从世界看中国,周老是集大成者"。

  解玺璋表示,周先生实现了"仁者不忧、智者不惑"——智者,便会---拥有世界大同的胸怀。"我特别欣赏周先生说的,我们要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而不能以中国眼光看世界。其实这正是他作为一个智者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很重要精神食粮。大家都很清楚,我们流行的恰恰跟他观念相反的,是特色论。我们认为中国有自己的特色,跟别的群体是不一样,我们总是把自己从整个人类当中划分出来,我们拒绝人类这样一种文明的遗产,虽然我们这些人也享受着这些遗产,吃着西餐,穿着西装。我们至今其实还是在这样一个多体系运作。"

  秦伯益称,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文化的破坏"难辞其咎。这更凸显了周先生文化上的重大意义。曲彦斌表示,尽管周先生本人拒绝承认他是文化学家,但他有其独到的文化思想。何方也表示,虽然他年龄比较大了,但是思想却仍然开放,各个方面都有考虑,而且很深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