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激活新常态经济亟需新国策新战略

http://www.CRNTT.com   2015-03-04 10:08:45  


  中评社北京3月4日讯/央行春节后再降利息,货币政策抗通缩又成了2015年的主流观点。如果通缩是2015年经济的最大风险,那么货币政策是抗通缩的良药吗?

  上海证券报发表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文章表示,在“新常态”转型过渡期,要有新的思路去认识,去适应,去把握,否则会误判形势,误读政策,固化扭曲的结构,错失转型机遇期。

  经济学对通缩形势的认定,一般是连续三个季度的价格水平负增长,“连续”是为了确认通缩不是短期状态有利于判断未来态势。而我国描述价格指数的月度指标CPI至今仍然呈现正增长,连“负”增长还没有出现,哪里谈得上连续“三个季度”之忧。

  文章分析,眼下“通缩论”者最大的担心,是PPI已连续35个月出现负增长。那么,PPI是否会成为未来价格指数CPI形成三个季度连续负增长的推手?这要细细分析PPI负增长的原因。本轮PPI负增长实际上有两个变化阶段。第一阶段PPI从2012年初开始负增长,一路收窄至2014第三季度;第二阶段2014年底PPI负增长幅度重新开始扩大。PPI两段不同的走势,既显示了负增长的“原因”,也显示了原因的“变化”态势。

  PPI是上游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出厂价,2012年初,由于国际国内增长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呈现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的特征,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凸显,对上游原材料加工的需求下降,一些过剩产能的领域本身就是上游原材料的加工制造业。经济学最基本的原则告诉我们,当供给大大超过需求,价格就会下降。本轮PPI的第一阶段的负增长,上游原材料制造加工业的产能过剩显然是主要原因,或者说“结构性通缩”是负增长的原因。同时,PPI负增长幅度不断收窄,说明过剩产能正在逐步退出,第一阶段PPI变化呈现产能过剩的调整已渐渐有了效果。不过,PPI负增长说明行业整体仍然呈现生产企业的边际收益为负,产能仍然过剩,还需要继续加大调整力度。

  第二阶段PPI重拾负增长升势,显然与去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有关。石油购入价格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下降,几乎与PPI负增长的幅度扩大同步,因此,在笔者看来,“输入性通缩”是第二阶段PPI负增长幅度扩大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的问题是,宽松货币政策能解决解决输入性的石油价格下跌吗?我们知道,石油价格下跌与美国石油增产和页岩气大规模开采有关,也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有关,更与石油输出国为保持国际市场份额坚持不减产的策略有关。这些近期影响油价下跌的因素都不可能由我国央行印发钞票来解决,毕竟国际石油价是美元定价非人民币定价,人民币的贬值升值,至少眼下还不会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构成实质性影响。所以,我国现阶段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会对输入性通胀产生影响。实际上,自上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以后,美联储就把石油价格从所谓“核心”通胀定义中剔除而成为“非核心”通胀因素,主要理由就是货币政策也就是美联储基准利率的调整对国际石油价格没有直接影响,虽然近年来的大规模投机活动改变了石油的商品属性,美联储货币政策对石油价格的影响早已大大加强。所以,国内货币政策对输入性通胀“免疫”,宽松货币政策不是治理输入性通胀的良方。不过,笔者判断,国际石油价格进一步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已不大,输入性通胀压力会逐步缓解。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