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如何全面分析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 |
http://www.CRNTT.com 2015-07-19 07:20:22 |
一、现阶段分析经济形势,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增速上,而要根据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综合判断 经济日报发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文章表示,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首先需要对经济的阶段性特点和主要任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理解经济新常态,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很好区分发展环境的新常态和发展方式的新常态。对于前者,即发展环境的新常态,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生产组织方式、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化解以及资源配置模式等9个维度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发展环境的新常态已经出现,已经成为现实,它要求发展方式的新常态与之相适应,否则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就会失去基矗但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常态的形成是个慢变量,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自动生成,而是需要我们积极主动作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努力去争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与发展环境新常态下保持短期稳定增长相比,推动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新常态,更加重要,更加根本,因为它不仅决定着我们在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经济发展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能否顺利实现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也决定着我们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成功跨入高收入社会。因此,现阶段我们必须在采取措施稳定短期增长的同时,把更大的精力放到促进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和新的发展方式上,并通过加倍努力确保其成功实现。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背景的复杂性,还在于近年来一直说的“三期叠加”特点,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可以说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需要推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也需要稳增长、控风险、惠民生,而且,这些任务之间,从长期来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在短期内却往往相互掣肘,相互胶着,甚至相互矛盾。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需要深化改革,强化市场约束,促进优胜劣汰,长期来讲无疑有利于保持增长活力,控制风险,但短期内则有可能导致增速下降,加大矛盾和风险;而如果短期内把稳增长、控风险放在首位,把短期增速的高低看得过重或者不愿冒必要的风险解决深层矛盾,则势必会在推改革、促转型方面迈不开步子,时间一长,不仅增长稳不住,矛盾和风险可能会更大,甚至会积重难返,最终陷入增长下滑、风险加剧和改革难以推进的恶性循环,落入增长陷阱。因此,宏观政策必须兼顾改革、发展和稳定三重目标,必须在三者之间取得平衡。 在这样的情况下,分析经济形势,显然不能把眼光仅盯在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上,而需要根据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进行综合判断。不仅要看增长速度的高低,更要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否得到改善,结构是否得到优化和升级,发展后劲是否得到增强;要看居民就业、收入和民生是否稳定提高,要看矛盾和风险是否得到控制和化解,要看生态环境是否得到改善,等等。如果为了维持较高的短期增速,而使得结构进一步扭曲,矛盾进一步积累,风险进一步加大,环境进一步破坏,那显然是得不偿失的。相反,如果结构在优化,矛盾在化解,民生在改善,新的增长动力在形成,那么即使增长速度低一些,也是值得期待的好的结果。 二、综合分析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总体来讲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客观规律,也符合调控政策预期目标 文章分析,第一,增速虽然下降,但仍处在潜在增速的范围之内。根据我们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经验的研究,二战以后,各国经济增长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技术前沿国家的创新引领式增长,一类是落后国家或经济体的追赶型增长。中国过去30多年的增长,就属于比较典型的后发追赶型增长。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和作用,追赶型增长常常能够在一段时间里实现比前沿国家高得多的增长速度。但随着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后发优势的减弱,增长潜力和增长速度会明显回落。然而凡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在高速增长阶段结束之后,增速的回落都不会一下子滑落至前沿国家2%-3%的低速水平,而是会维持一定时期的或高一些或低一些的中速增长。中国目前面临的增长阶段转换,基本上是符合后发追赶型经济体增长过程变化的一般规律。目前7%左右的增长速度,符合大多数学者对现阶段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判断,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属于比较快的增速。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