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智库杂志:民共两党关系的进化存在可能

http://www.CRNTT.com   2015-11-22 00:04:46  


 
   第三阶段:敌意加深,循环往复的敌对性实践

   2000年,民进党以微弱优势执政,走上跟中共交往的第一线。这也为两党正式交往开启了契机。陈水扁执政初期,先后提出“四不一没有”、以“香港会谈精神为共识”、建构“两岸和平互动架构”等较为温和的主张,但由于此时民共两党敌意已经产生,彼此之间互信不足,没有形成善意的互应机制(mechanism of reciprocity)。所以民进党执政的八年,是两党敌对关系进一步恶化,彼此不信任感累积和角色认知固化的关键历史时期。这八年也是两党互动较为频繁,敌对性实践不断增加的八年。特别是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之后,推动激进“台独”路线,企图实现“公投制宪”的“台独”主张,一度使两岸关系倒退到战争的边缘。初期,中共还以“听其言,观其行”的交往策略来对待民进党执政当局,但后期陈水扁当局的激进路线,使得中共不得不“文攻武吓”,并以法律形式如《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来应对陈水扁当局危险的“法理台独”行为。陈水扁及其执政当局成为危害中国国家领土完整和亚太区域安全的“麻烦制造者”(trouble maker)。两党八年的敌对性实践,形塑并加深了彼此是自己主要敌人的认知,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内外部环境调整对敌交往策略。

  第四阶段:敌意淡化,洛克文化显露雏形

  2008年尤其是2012年大选的失败,使得民进党深刻认知到:不处理好与大陆的关系,其难以跨过执政的最后一里路。获取执政权是政党最大的政治利益,所以民进党有调整其两岸政策的现实压力,而且也一直在尝试寻找各种突破口,以建立民共两党的互动机制。党内大佬和执政的县市长纷纷登陆交流参访。党内务实派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开展两党交往,如谢长廷就多次提出要“亲美和中”,“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方向,要能让台湾人民多数接受、美国接受及中国大陆能忍受”,并积极宣传其“宪法各表”主张,希望以此作为民进党与大陆交往的政治基础。党内其他人士也提出一系列较为务实的主张、如“冻结台独党纲”、推出“中华民国决议文”等。中共也已充分认识到民进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不能把民进党完全等同于“台独党”。⑧相较而言,由于两党地位的不对称性,中共本身即是两岸群际互动中的主施动者,已经与台湾当前的执政党(国民党)建立相对稳固的互动模式和关联式结构,也初步建立了国台办与陆委会的常态化互动和联系机制。中共虽有远期压力,但近期并不急于与民进党进行党际互动。所以,洛克文化建构的关键,在于民进党自身对其原有敌对性、对抗性知识的调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