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观察:洞朗对峙后中印关系需重新定义

http://www.CRNTT.com   2017-11-30 00:20:39  


 
  洞朗对峙后的中印关系

  洞朗对峙虽然已经结束,但由于中印边界非常漫长,并且大部分还未划定,因此边界对峙事件仍会发生。这次中方虽然兵不血刃,以和平方式解决了洞朗对峙,但也带来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给印度一定的教训。在厦门金砖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对莫迪总理表示,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呼吁推动中印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但印方并不一定听得进去,不一定会与中国相向而行。印度外秘苏杰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着重强调,边境和平是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先决条件”。但遗憾的是,这一“先决条件”不是中国一方所能决定的。金砖峰会刚刚结束,印度陆军参谋长拉瓦特就又大放厥词,称中国开始秀肌肉,正像“切香肠”一样占领印度领土,而巴基斯坦则会趁火打劫,因此印度必须时刻准备好“两线作战”。③印度对中国的“小动作”还不止这一个。印度正加速在中印边界实控线附近修筑道路,不仅要提前完成几条重要的公路,而且还要修建通往列城的铁路。列城靠近中印边界西段,该铁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洞朗对峙事件之前,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印度在中国外交全域中的地位:首先是印度作为周边国家、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三重身份,因此一直是中国力图团结和争取的对象;其次,南亚和印度洋地区是“一带一路”的必经之地,印度曾被列为“一带一路”沿线四大关键国家之一,中国希望能与印度开展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最后,南亚和印度不是中国的主要战略方向,中国没有将印度作为主要战略对手。但洞朗对峙之后,中方确实需要重新定义印度在中国外交全域中的地位——其实洞朗对峙发生之前一年多的时间里,重新定义印度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地位的必要性已经显露无遗。现在,我们必须根据印度战略界精英对中国的看法来决定我国对印政策。

  首先,从印度方面看来,中印矛盾属于地区层面的结构性矛盾。印度认为中国只是口头上希望实现多极世界,而实际上是追求两极世界、单极亚洲,而它是真正追求多极世界、多极亚洲。印方认为在亚洲至少应该是中印日三国鼎立。印度要在全球和亚洲与中国平起平坐,不甘心充当“第二提琴手”。对于“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印度认为是中国追求单极亚洲和全球大国地位的具体化措施。对于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投资和建设,以及边境地区的建设,认为是包围印度、挤压印度战略空间的进攻性行为,因此要坚决反击,不让中国赢得战略优势,洞朗对峙就是这种心态的反应。

  印度的战略优先是印太海洋,而在北部边疆的方针是要坚决顶住。印度希望通过将尼科巴-安得曼群岛军事化,与美日澳越等国进行双边、三边和多边合作,不断提高战略协调层次、密度和军事合作水准,来制衡中国。印度与美日澳越等国的战略协调与联动增强,是近几年逐渐明显的一个现象和事实,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印度和美日澳越制衡中国,对冲“一带一路”采取的是非对称性手段,主要是以军事安全合作对冲中国的经济合作,以所谓的国际法、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来限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现在,针对中国的这些制衡行为已从主要集中于军事国防合作向政治经济综合制衡的方向发展。从去年以来,印度和日本在积极谋划建设“亚非增长走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