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中评智库:台湾前途与统一模式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18-04-19 00:14:12  


 
  四、德国模式:两德统一与俾斯麦统一之路

  (一)二十世纪的两德统一 

  德国历史上两度实现过统一,一次是俾斯麦于十九世纪中叶实现的德国统一,另一次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实现的东西两德统一。鉴于两次德国统一模式的可借鉴性差距较大,本文主要探讨俾斯麦统一德国的模式,在下文中详细论述,这里只对两德统一做简单论述。

  在《柏林条约》签订后,1972年11月东西德签署《基础条约》,确认双方应发展正常关系。9月,两德同时加入联合国。科尔领导下的西德经济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低速、稳定、持续”发展阶段,为两德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东德在70年代经济发展势头良好。80年代末掀起的东德公民取道匈、波、捷等国外逃的浪潮彻底动摇了长期稳定的政局,也使柏林墙的功能丧失殆尽。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10日晚开始部分拆除柏林墙,东德人如潮水般涌向西柏林乃至更远的地方。12月,东德进行整治变革,实行多党制,为两德统一创造了政治条件。

  两德统一的初步设想是西德总理科尔于1989年11月28日提出的,经与东德交换意见,于次年2月开始付诸实施。两德签署了政治统一条约,规定民主德国根据联邦德国《基本法》加入联邦德国。10月1日,欧安会成员国外长在纽约举行会议,苏美英法外长签署文件,规定德国自统一之日起,即成为一个完全享有主权的国家。10月3日两德实现正式统一,国名仍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并于二十世纪结束前迁都柏林。

  关于两德统一,笔者认为值得注意的主要有三点:第一,东、西德国规模、体量相差不大,但二者发展道路和结果相差甚大,尤其是经济发展结果有天地之别,形成了一边倒的趋势。经济状况决定了东德人民的选择,首先是外逃和绕道前往西德,其次是最后支持当局并入西德。第二,东、西德国政治制度截然不同,二者长期对立,柏林墙更是壁垒森严,到了后期却未构成双方统一的障碍。丧失了发展优势和对人民的物质保障,东德的政治制度便失去了吸引力和自我支撑的力量,无论怎样辩护和保护都无法挽救失败的命运。第三,国际环境有利于两德统一。一是冷战已接近尾声,苏东已现败相,自顾不暇。二是两德统一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的,有利于欧洲安全,同时又因统一方式是东德并入西德而壮大了西方阵营,美、英、法求之不得。

  从两德统一对两岸关系的启示来说,笔者以为,经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政治制度的坚守可能不敌对经济发展结果的选择,这一点是台湾需要持续观察的。反过来看,经济发展的结果也能证明政治制度的合理性、生命力和竞争力。此外,从自然条件来说,本来两德是合并式的和平统一,但结果是:和平统一没有疑问,却不是对等的合二为一,而是东德有条件地并入西德,原因在于东德的地位和处境已与其自然条件不相称,丧失了对等的政治地位。故此,如果台湾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台湾民众以各种不同形式和方式选择融入大陆社会,接受大陆制度和治理下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最终台湾与大陆统一时的政治地位便可想而知,即使台湾的民主制度还可以在岛内原封不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