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评智库:一中同表 现实基础与发展愿景

http://www.CRNTT.com   2018-05-25 00:35:46  


 
  二、“一中各表”的狭隘性

  任何政治共识都是当事双方共同认可的立场与主张,如果相关立场与主张只是单方面所宣誓或坚持的,没有得到另一方认可,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不是共识。“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在特殊历史条件下通过对话和协商达成的共识,其核心意涵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至于国民党提出的“各表”,则是单方面的解读,从未获得大陆方面认可。

  国民党主张“一中各表”,希望大陆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或许背后有其逻辑和顾虑。一是希望保住国民党的面子。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在岛内长期一党独大,连续执政50多年,而且谋求“反共复国”,当时如果承认“中华民国”不存在,必然面临“法统”危机,只得抱残守缺,坚称“中华民国”是“客观存在”。民进党上台后,国民党沦为在野党,在国民党人士看来,“中华民国”是国民党在100多年前缔造的,是国民党的政治荣耀和重要资产,尽管“中华民国”的政权落入民进党手里,但“中华民国”的牌子与国民党有历史渊源,只有“各表”才能为“中华民国”留出模糊的空间,一旦“同表”,“一中”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将一无所有。

  二是怕丢选票。受台湾当局长期反共教育和“台独”势力“去中国化”的影响,台湾民众心理上抗拒两岸统一,国民党担心如果不提“各表”,就会被“台独”势力攻击为“卖台”,很多选民可能不再支持国民党,造成选票流失,无法夺回政权。台湾前行政机构负责人郝柏村表示,“九二共识”的内涵就是“一中各表”,如果“贸然把‘一中各表’改成‘一中同表’,那就危险得不得了”。

  三是“中华民国”名称的存废也是个难题。对于是否保留“中华民国”的名称,国民党面临一种两难选择:一方面,国民党人士口头上坚称“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其实内心知道这不是事实,一个偏安政权怎么能称为“国”?另一方面,“中华民国”不能更名,否则就触及法理“台独”的红线,也就是说,台湾当局既不该使用现有名称,又不能改名,那怎么办?况且,国民党强调两岸交流与协商必须对等、尊严,如果台湾当局没有“中华民国”这块牌子,那么将来以什么名义与大陆进行政治谈判?

  诚然,中华民国是国民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历经一次次失败、最终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并创建的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对国民党来说,这是不容抹杀的政治荣耀和历史贡献。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已取代“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不是国民党的现实资产,而是历史遗产,特别是民进党夺取政权后,国民党与“中华民国”之间只剩下历史渊源,不再有现实的政治连结。况且,受“台独”思想影响,岛内民众对“中华民国”的认同度也很低,据2016年3月台湾指标民调公司公布的数据,“两岸同属一中”如果是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81.6%民众不接受,9.2%能接受,9.2%未表态;如果两岸同属“中华民国”,竟然有60.0%不接受,仅28.8%接受,11.2%未表态。国民党作为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重要政党,要想在未来两岸大势中占有一席地位,最好的选择是走出狭隘的政党意识形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为重,坚守“一中”底线,切实承担起促进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而不是只顾眼前的选举利益,继续强调“各表”,作茧自缚。国民党唯有从台湾民众福祉和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正确看待“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把“统独”问题向民众讲清楚,让民众瞭解两岸的政经现实,让选民知道统一给台湾带来的安全、政治、经济、民生等多重利益,才能赢得真正的铁票,重新取得政权,带领台湾前行,让台湾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