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吴荣元:台湾青年应继承五四精神再前进!

http://www.CRNTT.com   2019-05-04 00:11:53  


  中评社台北5月4日电(作者 吴荣元)对于今天的许多台湾同胞来说,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大概仍然只是被阉割其历史意义之后的、无害的“文艺节”,或者是学校课本不得不提却也不能多提的历史事件。直率地说,对于今日台湾而言的“五四”,不得不是一个被台湾当局筛选改造之后,长期被选择性理解的一个尴尬存在。在“五四”一百周年的今天,如何直面“五四”馈赠于我们的思想财富,是当代台湾青年无可回避的迫切任务。

  对于包含台湾在内的整个中国而言,“五四”其实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走入全新历史阶段的重大转折。伟大的中国青年不但走向救国斗争的前线,新生的中国工人阶级也在“五四”风暴中站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因此,“五四”不但是大陆民众普遍纪念的“青年节”,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从向下沉沦于胡底的悲惨趋势中开始上升于光明的不朽座标。“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标志了对外反帝、对内反封建的两大救国纲领开始以中国民众为唯一可靠的载体而开始成为现实,标志了一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只能通过正确的“主义”才能解决。

  “五四”不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关键转捩点,也是影响二十世纪台湾至巨的历史事变。如果没有“五四”,鸦片战争以来不断沉沦的中国历史就不可能得到复兴再生的契机;如果没有“五四”,割让日本后的殖民地台湾就不可能在武装抗日运动屡遭挫败的二十年(1895-1915)后首次在思想、文化、社会等战线定立起新的抗日座标,从而也就不可能为延续至今的台湾人民左翼运动揭开战斗的序幕。1920年代的台湾抗日运动之所以获得与此前二十年抗日斗争不同的内容,正在于此时的运动因为“五四”的影响而开始重视新文化的传播、关注民众的启蒙、力求社会的改造,并因此重新发现足与祖国大陆同声呼应的运动方式和革命策略。1920年代的台湾文化协会、台湾农民组合、台湾民众党、台湾共产党、台湾工友总联盟等组织,汇聚了当时台湾岛内一整代的青年豪杰走上非武装抗日的斗争前列,在这代青年的实践下,此后陆续加入台湾人民左翼运动的不同世代青年也前仆后继地继承了“五四”精神,勇敢踏上殒身而不恤、入狱亦无悔的救国斗争大道。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馈赠于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五四”的核心精神。爱国主义是其中最重要、最具总括性,却也是战后台湾最欠缺的理想。在战后台湾的新殖民地条件下,国民党政权不准台湾青年爱对岸的红色祖国,却又无法让愿意追求进步、民主与科学的台湾青年认同自己,于是就创造出台湾分离主义运动滋生蔓延的空间。然而,分离主义运动所标举的“爱台湾”却构成不了任何形式的爱国主义。这不仅仅是因为分离主义所幻想的“台湾国”从头到尾就不存在,而更在于台湾分离主义运动从体质上就不可能将自身同美日帝国主义的支配切割开来、不可能真正根除台湾的新殖民地体质。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分离主义运动怎么可能产生任何形式的爱国主义?──也许分离主义运动也不需要爱国主义,但当分离主义最终只能以“公民民族主义”作为爱国主义的替代品来凝聚某种共识并如糨糊般勉强地将人群沾黏成团的时候,不正体现出这个过去并未存在的“国家”,在将来也不可能获得“国家”的实体吗?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