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智库:防政治风险爆发 两岸应构建防火墙

http://www.CRNTT.com   2020-09-20 00:03:07  


 
  两岸关系随附政党轮替“阴晴不定”的历史现实隐含了一条经验逻辑:缺乏制度托底的两岸关系极易受政治情势的扰动,唯有以制度的稳定性承载两岸交往互动中的程序、规则、边界,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两岸关系才能从偶然状态中摆脱。因此,两岸亟需凝聚共识,构建一套能够调适、防控两岸政治风险的制度性框架。具体来说,可在两岸处于“内战中止”状态的理论逻辑之下,立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与法律要求,藉助两岸和平协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等理论资源,构建一套以两岸和平协议为基石,以两岸间重大议题的制度性安排为主体的两岸“防火墙”制度。

  一、两岸“防火墙”制度的释义

  目前来说,两岸“防火墙”制度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制度设想。因此,在阐明制度形成的内在逻辑与主要内容前,有必要率先明确制度的理论意涵。两岸“防火墙”制度是两岸因应台湾地区政党轮替常态化牵动两岸关系起伏的机制性路径,其核心功能在于调适两岸关系中的政治对抗力度与政治风险系数,为两岸最终实现和平统一提供有利的制度空间。如果给两岸“防火墙”制度下一个粗浅的定义,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岸着眼双方政治对抗升高,两岸关系游荡于“走火”边缘的紧迫情势,立足两岸处于“内战中止”状态的法理定位,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与法律要求,依托两岸和平协议、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等既有理论资源,所提出、构建的用以防控两岸“擦枪走火”跨海峡制度安排。然而,这一概括性的定义难以形成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也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实践需求。对两岸“防火墙”制度内涵的理解,还需要结合制度基础、制度内容、制度目的、制度底线等内容进行。

  第一,“九二共识”是两岸“防火墙”制度形成的政治基础。两岸“防火墙”制度的提出,是在两岸政治对抗升高,两岸关系滑向“走火”边缘的紧迫情势下,双方为保留“和平统一”选项而进行的一种策略性、阶段性的选择。这种选择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国家统一立场上出现动摇或退却,更不能理解为对“台独”立场与行径的纵容。“防火墙”制度并非无原则的“防火”,而是以“九二共识”为政治基础的“防火”。只有在台湾方面坚持“九二共识”、认同“一中”的前提下,两岸“防火墙”制度才具有现实可能性。

  第二,结束两岸政治对立是两岸“防火墙”制度的核心内容。台湾问题具有高度复杂性,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各个领域,①任何一个领域的变化都可能牵动两岸交往互动的变化,对两岸政治风险的抬升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两岸“防火墙”制度不仅要关注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低敏性”议题,围绕这些议题搭建相应的平台与机制,藉由“低敏性”议题的制度框架来调适两岸政治对抗,更要跳出以往两岸间制度构建偏向回避政治性议题的局限,直面两岸间敏感的政治性议题,通过改造“和平协议”功能定位、签订“和平协议”的方式,结束两岸政治对立。在两岸“防火墙”制度的框架体系中,结束政治对立不仅是该制度的直接指向,也是该制度能否实现“防火”功能的根本环节,因此,结束两岸政治对立是两岸“防火墙”制度的核心内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