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 |
中评智库:美国软实力缘何快速消退 | |
http://www.CRNTT.com 2021-04-12 00:02:43 |
四、国富民穷 按照凯恩斯主义式的政府干预,不仅对扶贫毫无助益,反而加重了贫困。首先,按揭凯恩斯主义导致信贷民主化,但信贷民主化并不能让贫穷者优先受益,而是让消费大户受益良多。其次,政府对抵押贷款的鼓励措施必定伴随着税收的减少,这样也就减少了政府财政对社会福利项目的支出份额。再次,政府在金融领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放松规制措施,在弱福利国家中,往往会刺激消费信贷的膨胀,这对贫困家庭的脱贫并没有帮助。简言之,与福利国家相比,消费国家的兴起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对于降低经济不平等没有帮助。进而,不平等的扩大,又对经济增长造就了新的不利因素。实际上,福利国家在美国是有的,只不过与欧洲福利国家相比,美国福利国家规模较小,因而显得相对孱弱一些。全民健保或全民医保直到今天都未在美国实现,这恰是美国福利国家孱弱的一种体现。更重要的不是福利国家的规模,而是福利国家的运作方式。美国福利国家常常以税收优惠的方式来实施,诸多社会福利项目并非由政府财政支出的方式获得财务支撑,而是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激励民众参与。⑥在社会政策领域,这种福利国家被称为“隐形福利国家”,其独特筹资方式被称为“税务支出”,而一般的筹资方式则是财政支出。这种独特的福利国家运作方式导致了私人福利的兴起,即美国很多社会福利是通过民间机构(既包括非营利组织也包括营利性组织)来提供,而政府只是提供税收优惠而给予了适当的激励。这样的福利提供方式与所谓的“公益福利”有别,最大的特色在于不具有普惠性,也不具有公平性,使得穷人收益的比重相对较低。 涓滴效应又译作渗漏效应、滴漏效应、滴入论、垂滴说,也称作“涓滴理论”(又译作利益均沾论、渗漏理论、滴漏理论),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予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或认为政府财政津贴可经过大企业再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涓滴经济学,常用来形容里根经济学,因为里根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救济不是救助穷人最好的方法,应该通过经济增长使总财富增加,最终使穷人受益。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称征税“可能妨碍生意的发展,降低人们投资某些产业的意欲,影响就业。当人们必须交税,其用作营运的资金会减少甚至用尽”。由此,里根时期的预算总监大卫·斯托克曼认为供应经济观点在经济学中由来已久,而维持自由放任将不但使市场中先富起来的人受惠,也最终使最贫困的一群受惠。由此产生的论点是实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必然会惠及全体,包括贫苦大众。基于这种理论,美国国会不断降低富裕阶层的税收,而其他阶层的缴税情况则没有变化。但事实证明,这种误导性理论不仅没有使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反而影响了经济增长,最糟糕的是加剧了收入不平等。 在对美国人价值观的评价中,劳伦斯·米切尔如此写到,“在构成我们国家和我们自己的形象中。个人主义占据了让人骄傲的位置,它的力量淹没了我们关心他人的道德准则”。同样,个人主义与内在的角度看待这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根源背道而驰。个人主义一直倾向于把很多社会问题都归结于个人,比如贫困。⑦ 趋功逐利的思想无法为一个社会提供凝聚力。实际上,根据它推崇竞争的本性,它恰恰是一种反社会凝聚的力量。美国社会基于一种人人为己的观念之上,⑧人们向来狂热地追求金钱、地位和声名,而将诸如友谊、信赖、社区、工艺、富有意义的工作、家庭和精神生活之类的事物置于不顾,但这些事物才是有意义的生活的关键因素,也是美国非主流传统向来宣扬的价值。⑨ 综上所述,美国的软实力在快速消退中。这样的美国还有多大吸引力?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