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 |
中评智库:台企如何融入大陆双循环 | |
http://www.CRNTT.com 2022-10-03 00:04:49 |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目前的制造业增加值已占世界的28%③,是当今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已拥有规模市场优势和完备工业体系优势。此外,2020年,中国大陆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达1015986亿元。出口贸易额达17.93万亿元人民币④,占GDP的比重已下降至17.65%。由此,社会生产必然要更多地用于满足国内发展需要。而且,伴随着未来中国大陆出口占GDP比重进一步降低,经济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转变呈必然趋势。在此情形下,2020年5月1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⑤。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经济社会领域专家意见时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⑥。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⑦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全面战略部署。 总体而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涵盖国内和国际两大范畴,涉及需求侧与供给侧两个维度⑧。首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目前,中国大陆已拥有全球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工业供应体系,同时还拥有4亿多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及规模巨大和需求多样的国内消费市场。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急需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全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强,加之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大爆发导致全球生产网络遭受巨大冲击与破坏,对中国大陆在全球生产供应链中的原有地位造成极大挑战。由此,中国大陆急需通过提高国内需求规模、增强国内需求质量和扩大国内需求多样性来弥补因外部需求周期性和结构性疲软而对中国大陆宏观经济形成的冲击。由此,为了构建更加完善且更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及促进国际大循环,中国大陆亟需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保障生产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其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体现为动态双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始终根据中国大陆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完善。2015年,中国大陆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其中畅通即指“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至此,国民经济循环从空间上进一步扩展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再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凸显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间的联系与互动。 具体而言:一方面,国内大循环须深度融入国际大循环中,进而推动国际大循环发展。原因在于:国内需求增加不仅可以提高国内供给能力,也可以扩大进口,而进口规模扩大又进一步为扩大出口创造条件,最终推动国际大循环。另一方面,国际大循环为国内大循环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动力。原因在于:国际大循环可以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进而扩大内需。大部分国内生产投资由国际大循环拉动。而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国际大循环通过学习效应、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等提高国内供给能力,进而扩大国内需求多样性和提高需求质量,推动国内大循环。第三方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于中国大陆基本国情和所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提出的前瞻性全局战略部署。当前,中国大陆产业结构基本完善,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显着提升,投资规模亦趋于饱和,与此同时,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结构已基本成形,由此,构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基础。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