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台湾社会群体结构演变与特殊群体

http://www.CRNTT.com   2023-05-07 00:21:25  


 
  注释:

  〔1〕本人非历史学者,也没有专门研究台湾族群问题。只是在当代台湾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台湾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后有许多不同的族群或群体,值得关注,但少有系统研究分析。本文就将看到与收集的有关资料归类分析,形成一篇文字纪录。其中,一些族群的数据,因时间不一与来源不同,存在差异。

  〔2〕李跃乾,《日据时期台湾留日学生与战后台湾政治》,九州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第29页。

  〔3〕郑育礼,“南台湾社会结构”,《台湾周刊》,2018年,第48期。

  〔4〕王骏杰等,“蔡扮演客家妹抢票”,台湾《联合报》,2019年12月2日。

  〔5〕汤锦台,“面临无声消失命运的台湾客家人群”,“两岸舟同”公众号,2019年3月13日。

  〔6〕汤锦台,“面临无声消失命运的台湾客家人群”,“两岸舟同”公众号,2019年3月13日。

  〔7〕尤天鸣,“原住民生育较多,人口政策该调整”,台湾《联合报》,2018年1月24日。

  〔8〕张语羚,“翻转农业缺工补工”,台湾《工商时报》,2018年3月1日。

  〔9〕胡佛,“认同危机与二二八——《“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意见书”,《远望》杂志(台北),2017年第2期。

  〔10〕褚静涛,《二二八事件实录》(上卷),台湾海峡出版社,2007年6月,第194页。最初来源:黄昭堂着(黄英哲译):《台湾总督府》,台北自由出版社,1989年,第253页。

  〔11〕胡佛,“认同危机与二二八——《“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意见书”,《远望》(台北),2017年第2期。

  〔12〕杨亮功、何汉文,“台湾善后办法建议案”,台湾《自立早报》,1991年2月28日。

  〔13〕陶萃权,《我在战场官场商场跟日本人打交道》,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355页。

  〔14〕何凤娇,“战后海外台湾人的救援行动”,《台湾学通讯》(台北),第102期,2017年11月,第20页。

  〔15〕郑丽玲,“战后海南岛台人的返乡路”,《台湾学通讯》(台北),第16页。

  〔16〕李跃乾,《日据时期台湾留日学生与战后台湾政治》,九州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第92页。

  〔17〕汪毅夫,《台联工作的学术风2016》,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7年1月初版,第62页。

  〔18〕陈宛西,“赴日造飞机,战火下的台湾少年”,台湾《联合报》,2017年3月26日。

  〔19〕《祖国文摘》(台北),2017年,第2期。

  〔20〕台湾《联合报》,2017年3月8日。

  〔21〕吴淑君,“时隔73年,湾生重回基港,激动忆往”,台湾《联合报》,2019年5月24日。

  〔22〕台湾《联合报》,2017年3月5日。

  〔23〕伍芬婕,“新二代,新人才”,台湾《天下》杂志,2019年7.17-7.30日,第677期。

  〔24〕伍芬婕,“新二代,新人才”,台湾《天下》杂志,2019年7.17-7.30日,第677期。

  〔25〕丘采薇、郑媁,“新住民百万票,撼动选战力量”,台湾《联合报》,2109年10月28日。

  〔26〕《环球时报》,2019年1月21日。

  〔27〕邱琮皓,“外劳人数破70万大关”,台湾《工商时报》,2018年11月21日。

  〔28〕澎杏珠,“不要叫我玛利亚,请叫我的名字——重新认识移、新住民系列报导”,台湾《远见》杂志,2019年6月,第396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