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 |
解读北京近来反西化的背景及思路 | |
http://www.CRNTT.com 2009-03-27 08:23:21 |
再其次是极左势力大举反弹。例如去年12月,被称为左派大本营的“乌有之乡”,借纪念毛泽东诞辰发出倡议,要把“缅怀毛主席日常化”。最令外界震惊的是,该网站还刊登一篇长达4万字的文章,指温家宝的政治和思想观点一直受到中共改革派、前总书记赵紫阳的影响,“已经不宜于再担任国务院总理”。 此外,知名网站“豆瓣网”亦常常刊发过激言论,颠覆官方思想,仔细看一下该网站里被解散的讨论小组便可发现他们关注的话题:“炎黄春秋小组”、“南方周末小组”、“北方周末小组”、“民主社会主义小组”、“文化大革命小组”、“悼念张志新小组”、“哈维尔小组”等等。而这些来自左、右的言论,在北京看来,不只是对意识形态尺度构成挑战,也对和谐稳定造成冲击。 力避所有失败的经验 有人认为,中共目前的立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政治取向,有左反左,有右反右。至于改革,则在向后转。实际上并不尽然,中共从未放弃政治改革的努力,只不过在西方政治家看来,这种改革没有触及根本,充其量算是“改良”。其实就在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北京还推出两项有关政治改革的文件,一是《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二是《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前者事关提高政府效率,后者则是为了优化政府机构。 自邓小平以来,中共领导人在政治改革问题上即反覆强调“探索”。探索了30年,虽然还将继续,但结论似乎已经有了,那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并且拥有一个坚强的中央政府进行重大政治决策,中国已经取得的经济成果以及民众的认可程度,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平心而论,国家的社会体制也并非只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封建体制及政教合一等这么几种,民主的绝对价值也并非能覆盖在一切价值之上。有着同样东方文化背景的韩国、新加坡,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非不是一种选择。 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政治改革之路才越走越艰难,越走越小心,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前功尽弃。他们所以在务虚的讨论上允许大胆放言,而在务实的操作上极为低调和谨慎,就是基于这种担心。除了担心还有挣扎,既要继续“探索”,又要“坚定不移地”;既不否认“民主是个好东西”,又要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与西方划清界限。矛盾的结果只能建立在这样的表述之上:“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此外,北京对西方民主制度的扬弃,除了政治理念因素以外,还有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所谓“民主经验”令他们格外警觉。例如“台湾经验”。台湾虽然历经20年的民主改革实践,西方式民主依然未能成功地移植过来,所以就出现了陈水扁这个贪污犯,政府拿他束手无策。其他民主政体也似乎没有给国民带来多少实惠,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等。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